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浣溪沙·能真室举使北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是南宋词人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来自描写边塞秋景,烘托360百科了边塞气氛和词人的心情;下片由景转入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国的怀念。整首词色彩鲜丽,意境深沉,风格悲壮。

  • 作品名称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体裁 词
  • 作者 张孝祥
  • 作品别名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作品原文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来自,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360百科泪向悲风。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huàn)溪沙:词牌名,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2. 荆(jīng)州:今湖北江陵,当时是南宋的国防前线。
  3. 马举先:作者酸困万早的友人。
  4. 观塞(sài):观望边塞。
  5. 霜日:指秋天。
  6. 霄(xiāo):指天空。
  7. 水蘸(zhàn)空:形容天空明净似水。
  8. 鸣鞘(shāo)声:挥动马鞭发出的响声。
  9. 绣旗:锦绣的军旗。
  10. 绝短(dàn)烟:烟雾稀薄。
  11. 戍(shù)楼:因城楼上有驻防的军队而称为戍楼。
  12. 酒阑(lán):饮尽酒。

白话译文

  秋日的天空,晴空万里,我登上荆州城,只见适坏项困口争消水天空阔,交相辉映,边塞处鞭声响亮、红旗耀眼,边地上衰草连天、烟雾笼罩,望上去隐隐约约,处于有无之中。

  凭高然黑液往非肉好北望,自然想起那万里之外沦陷的中原,心情无比沉痛盟皮宪为,便在城楼上饮下杯杯浊酒,原想是要借酒消愁,无奈酒罢益悲,忍不住临风洒泪,凄凉秋风中心情更加沉痛。

创作背景

来自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词人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节360百科荆州。当时荆州已成为边塞,所以词人登上城楼观察边塞情况,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片正未会素难边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片写观塞,下片抒悲感。

  上片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久次派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荆州城植克硫放明场雷领赵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请序红地方经亚整孩粉此湖水。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上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山笔氛。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都是从耳目易感的对像突出,故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切。"澹烟衰草有无中"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如果说首句还是自然景象对作者感官的客观反映,那么这句可说是词人极目观望飞医样充战丝更器争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

  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中原烽火北"句万州们无染川口某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板创另航一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浊酒戍楼东"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盾改眼未井集资头方德杯消愁愁更愁",于心周吸即批拉场最研化丰是不禁向风挥泪。"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戍楼东",指词才须饭谓志底族观字模都人所登荆州东门城楼板地画解全紧画曲她乱,"东"字似非无意,实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挥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定晶硫隐约隐呈作者的感情色彩落四,眼前一片清丽,而人的心情却深藏阴黯。下片抒发感慨,从人的活动中表现,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全词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却表现了颇为博大的主题思想。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互迫察湖将衡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演段兰蒸武本整首词写情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万里中原烽色物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唐代诗人张籍七世孙。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建康留守等职。

  其词反映社会现实,表现爱国思想,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豪放词代表作家。其词在宋代已有《于湖词》一卷行世,今存毛晋汲古阁刊本。今又存清影抄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全宋词》收其词220余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1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