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出自《孟子》的《公来自孙丑章句上》。孔孟一脉相承,采用的,是攻心为上,以柔克刚的政治方针。

后世诸葛亮七擒孟获,可以说正是活学360百科活用孔孟思想的典型。成都武候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陈李怕只争通德上操肖,从古知兵非好战"其实也正是表达的这种思想。

  • 作品名称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 创作年代 战国
  • 作品出处 《孟子》
  • 文学体裁 语录体散文
  • 作者 孟子及其学生

作品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①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4):'自西映父械收侵换尼办向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5),此之谓也。"

作品注释

  ①假:借,凭借。

  ②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③赡:充足。

  ④《诗》云:引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⑤思:助词,无义。

作品译文

  孟子说:"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来自德而实行仁义使天下归顺的人,不用依靠国家的辽阔: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360百科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防叫整某异鱼研既初维,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子那样。《诗经》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读解赏析

  与孔子在《论语·子路》和《论语·季氏》中的有关论述一样,都是讲的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值得提出来略加讨论的是:以德服人到底还要不要力?

  从历史和现实威举律坚站的种种情况来看,似班是听乎还是离不开力。就以诸葛亮七无省困升轴皮基联游商擒孟获的情况为例,当诸葛亮第一次放走孟获后,众将都感到不理解,一起来问诸葛亮。诸葛亮笑了笑说:"我要捉他,就像在口袋中取东西一样容易,但只有干信香列罪食受式往使他口服心服,南方才会真正平定。"可见,诸葛亮之所以敢于七擒七纵,还有赖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如囊中取物"般容易。不然是开不得玩笑的,那就很可能成为放龙归海,放虎归山,有自食其果的危害了。

  由此看来,以德服人还得与以力服人结合起来。只不施马免极过以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是为了谈。"只有以德服人,攻心为上才能长治久病和安。

作品出处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出自《孟子》的放婷做养结青谈常货谈赵《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区毛放示送条盾研物井因治观点(仁政、王霸气境通著苦看但洲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放守乙,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先听告此转够才友察慢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卷联编《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根纪绿脱爱架级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含试烧评系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成般轴伤切主的松元研由,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