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大鳗螈

大鳗螈,为鳗螈科两栖动物游苗呼供略注。体细长似鳗,前肢细弱,无后肢委务单困英和骨盆,尾短。眼极小,无眼睑;无上下颌齿而是角质鞘。终生有外鳃,犁骨齿保持幼体期状态。常于沼泽或溪流底部泥中挖穴而居或隐藏在水草乱石之中,偶尔上陆地活动,离水后能发出轻微叫声。干旱时皮肤可分泌粘液,在今手久牛土穴内形成坚硬的外壳,似茧,可度过干旱恶劣的环境;此时皮肤失去湿润性,外鳃萎缩,仅保留鳃孔。夜间活动,主要捕食昆虫和小鱼。幼体有发达的背鳍褶,自头后至尾末端。完成变态时,仅尾部有鳍褶,皮肤无幼体特有的莱氏腺。

  • 中文名 大鳗螈
  • 别称 土鳗、泥鳗
  • 二名法 Siren lacertina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池的泥沼中。经常到水面呼吸,偶尔也到陆地活动。来自平时隐蔽在水生植物风信子的根部。能翻控泥浆,使自身埋藏在泥下而度过干旱期,此间皮肤失去粘滑性。以昆虫等为食。

形态特征

  360百科体全长60-70厘米,多达100厘米左右。身体圆柱状,鲵形。成体有3对外鳃和3对鳃裂;有肺,毛细数全血管占60%并参与呼吸。无上腭骨,腭部由角质鞘代替牙齿。眼小,无眼碱。无后肢和骨盆;前肢短小,具4指。尾短而末端尖细。体背暗灰绿色,腹部色淡。

地理分布

  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

繁殖方式

  卵生。雌性每次产卵300多枚,大小为来自7-9毫米,刚产出的卵巴完全发育,加上卵呈分散排列,故推测它们是体内受精。但由于雄性没有泄殖腔腺,不会形成精囊绍车句正龙使聚突笑既,同时雌性也无接受精子的精袋,因而又猜测它们是体外受精。产下的卵依附在水生植物上及其根部,几个星期后,原在卵内已发育的、长达5-10毫米的幼体开始孵化出来。

大鳗螈(图1)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