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学原理》是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左玉辉。
- 书名 环境学原理
- 作者 左玉辉
- ISBN 9787030267498
- 定价 78.00元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环境学系列丛书》之一,基于大量科学事实,围绕"两定四原理"系统阐述环境学基本理论。
"两定"即环境规律的定义和环境科学的学科定位:环境规律是人与来自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独立于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第五类规律;环360百科境规律的独立性决定了环啊烧境科学的独立性。"四原理"即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镇规律规则原理以及五律协同原理,是环境压正规律的基本内核,也是环境规律独立地位的根本。环境多样性是基础规律,人与环境和谐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核心规律,规律规则原理是环境管理的基本规律,五律协同是环境决策的核心规律。
本书可供政府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阅,也可作为环境学课程的辅助教材供相关专业学边客生使用,还可作为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辅助教材和国民科学素质教育读物供大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章节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科学基本问题
雷推员福模1.1.1 理论概要
1.1.2 环境科学的学科定位
1.2 环境规律
1.2.1 环境规律的定义
1.2.2 环基境规律体系与环境科学定位
1.2.3 环境基本规律
1.3 环境调控
1.3.1 江苏水污染控制研究
1.3.2 人口-环境调控
1.3.3 经济-环境调控
1.3.4 能源-环境调控
1.3.5 土地资源调控
1.3.6 大西线调水
第调万假上小娘友节束2章 环境多样性
2.1 环境多样性原理概述
2.1.1 环境多样性概念
2.缩集所史置黑1.2 环境多样性原理的研究历程
2.1.3 其他律告养多样性概念
2.2 自然环境多样性
2.2.1 完宗半太物质多样性
2凯买因送过拉.2.2 生物多样性
2.2.3 环境过程多样性
2.2.4 环境形态多样性
2.3 人类需求和人类创造多样性
2.3.1 饮食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
推跑右且2.3.2 服饰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
2.3.3 居住去值否指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
2.3.4 出行需求与创地没照阶造的多样性
2.4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2.4.1 人类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2.4.2 人类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2.4.3 人类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2.4.4 人类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人与环境和谐
3.1 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3.1.1 传统的"和谐"思想
3.1.2 环步预限都能那歌境问题
3.1.3 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3.用钟唱给与歌算相2 适应生存
3.2.1 生态适应
3.2.2 自然资源
提答举神没站善论者资 3.3 环境安全
3.3.1 联刻均基需且态构克秋答自然灾害与安全
3.3.2 环境灾害与安全
3.4 环境健康,
3.4.1 原生环境问题与健康
3.4.2 环境污染与健康
3.5 环境舒适
3.5.1 城市环境
3.5.2 农村环境
3.6 环境欣赏
3.6.1 自然景观
3.6.2 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
第4章 规律规则
4.1 规律规则原理
4.1.1 规律
4.1.2 规则
4.1.3 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4.1.4 规律规则原理的内涵
4.2 环境基准与环境质量标准
4.2.1 环境基准
4.2.2 环境质量标准
4.3 环境技术规则
4.3.1 环境技术政策
4.3.2 环境标准
4.4 环境社会规则
4.4.1 环境伦理
4.4.2 环境法律
4.4.3 环境管理
4.5 环境经济规则
4.5.1 环境经济战略
4.5.2 环境经济政策
4.5.3 环境经济制度
参考文献
第5章 五律协同
5.1 五律协同原理概论
5.1.1 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5.1.2 技术现象、技术科学和技术规律
5.1.3 经济现象、经济科学和经济规律
5.1.4 社会现象、社会科学和社会规律
5.1.5 环境现象、环境科学和环境规律
5.1.6 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
5.2 人口、经济发展的五律解析
5.2.1 人口发展五律解析
5.2.2 经济发展五律解析
5.3 资源利用的五律解析和五律协同
5.3.1 能源环境调控五律解析
5.3.2 四地平衡五律解析
5.3.3 大西线调水的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
5.4 环境问题五律解析与环境调控五律协同
5.4.1 大气环境问题五律解析
5.4.2 水环境调控的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
参考文献
图书信息
书名:环境学原理--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图氧从更病解令活书编号:2349205
出版社:上海来自科学出版
定价条座:30.0
ISBN:97绝许预觉一8-7-03-011210-1
作者: 陈立民 吴人坚 戴星翼
出版日期:2005-01-05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和环境问题
一、环境及其组成要素
二创件怎酸娘久亮乎如汽宜、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保护
一、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生物圈
第一节 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化
一、地球齐考但斗轴本乡倒州别的宇宙背景
二、地球与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一、大气圈
二、水圈
三、岩石圈
第三节 生物圈与生态学
汽克针 一、生物圈
二、生态学的发展
三、种群生态
四、年肉皇条如微生物群落
五、生态系统
360百科 主要参考文献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资源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概论
一、持续削弱的全球只绝资源
二、资源的基本概念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四、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居集的相互关系
五、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二、土地和生产力
三、耕苦成曾财地的养育力
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五、世界的土地资源
六、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与水循环
二、世界对水的总按需求与供给
三、我国水资源特征与利用没死铁围仅械文冷江换中的问题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四节 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资源
二、生物多样性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五节 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的特性
二、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我国的矿产资源
四、矿产开发与环境
第六节 海如浓地阻绍反既洋资源
一、海洋生态系统
二、海洋与人类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七节 能源
一、能源的分类
二、国内外的能源状况
三、能源利用与环境
四、新能源的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一节 水污染
眼战陈缩也将 一、淡水污染
二、海洋污染
第二节 大气污染
一、空气污染
二、臭氧层损耗
三、乎延境更品场更世周酸雨
四、温室效应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
一、固体废弃物的基本概念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对策
第四节 噪声污染
一、噪声
二、噪声的度量
三、噪声控制
第五节 土壤与森林
一、土壤污染
二、土地退化
三、森林的破坏与退化
主要参考文献
复习思题并才步新考题
第四章 人类社会环境
音除植第一节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容量
二、人口压力的作用途径
三、人口与环境关系前景
第二节 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
一、农业发展的历程
二、农业资源的杀这管之击广接省保护和利用
三、我国乡镇工业环境问题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与环境保护
一、城市化的作用
二、城市空间与土地使用
三、城市生态系统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生态环境与疾病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三、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
四、污染物的毒作用
五、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环境保护对策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原理
一、环境行为与经济驱动
二、外部性理论
三、环境产权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
一、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二、市场经济下的环境管理体系
第三节 环境保护的法制体系
一、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二、环境权益
三、环境法制的效果与局限
第四节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
四、环境定价
第五节 环保技术与环保产业
一、环保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环保产业现状
三、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
第六节 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环境国际合作回顾
二、国际环境合作中的公平问题
三、我国的环境安全
第七节 环境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一、环境宣传教育
二、环境保护的社会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念
第二节 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一、效率、公平与节俭
二、以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发展
三、制度能力强大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自然资本
一、新财富理论
二、自然资本
三、真正的储蓄
第四节 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清洁生产
二、ISO14000
三、减物质化
主要参考文献
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