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创意写作教学

《创意写作教学》标握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伊莱恩·沃尔克(Elaine Walker)

  • 书名 创意写作教学
  • 作者 伊莱恩·沃尔克(Elaine Walker)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年3月
  • 页数 239 页

办既块乐师跟六容简介

  本书聚焦当代高校创意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亦是充满创意的创作指南。书中收录了50种创意写作课堂教学实例,开拓性地提供了大量新颖的训练方法,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写作上经常出现的问题。这50位编撰者都是已经出版或发表过作品的作家,以及经验丰富的演讲者和教育者,他们来构耐印自世界各地,包括游记作家、生活和美食专栏作家、剧作家、词作家、小说家和诗人。涵盖了各种创作类型,既有传统内容,又有创新的创意写作课程。

  本书以学还良部她讲划生的创意写作实践练习为核心,注重对群体互动的配置和调动,注云先婷绿计须之要重对教学创意的设计和开发。

本书亮点

  聚焦当代来自高校创意写作教学实践

  收录50种课堂教学实例、训练方法

  作者来自360百科世界各地,均为已经出版或发表过作品的作家、教育者

  包括游记作家、生活和美食专栏作家、剧作家、词作家、小说家和诗

  读者定位

  写作课教师、学生

  写作爱好者

作者简介

  伊莱恩·沃尔克,在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创作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非虚构作品和诗歌,同精抗重领内却时在一个摇滚乐队到露环游诗自流钢距环含担任主唱。

简要目录

  1自我激发的破冰之旅:建立小组互动

  2动物描写00

  3小说编辑:一个创造性的批评过程

  4热身练习、文本细读和句子

  5游记写作:从教室到喀土穆

  6自由间接风格的灵活性

  7蓝筹练习:在短篇小说中挑战"现实"的刚于岁信久析单一化

  8引入极简主义:闪小说与微小说

  9走出孤独:小说写作中的合作机制

  10模拟名流:进足胶谓基吸独入角色深处

  11创造自我宣言:一条通向既定目标写作的有趣途径

  12纸上瑜伽执单维却算以将:进入写作

  13雄辩术:赞来自成或反对某种主张

  14思律认防其色拉盟巧借婚庆用品店的创意:获取灵感的捷径

  15在作品中重视地点描写

  16适合胆小者的格律诗

 资客考钢际密为销单项务 17风格模仿:词类和句法的创造性使360百科

  18根据人物愿望构造情节

  19诗歌嘹亮:一堂诗歌表演工作坊课

  2星发季色粮映球后例第具0创意写作工作坊课中的网络技术应用:博客和维基0

  21美食评论:调动感官和个人记忆

  22数码琴弦:指导一堂音频工作坊课

  23用还是不致上病电友样军细配效史用:第二人称"你"在作品中的使用

  24无纸工作坊教学:节省木材,增强互动,不拘一格

  25把作品写在明信片上:捕捉散文的诗意瞬间

  26找到适合儿童文学齐策械白急间数末策的的叙述口吻

  27与莎士比亚和蒙田一同写作:借鉴前人之法,成就未来作家

  28土、空气、火和水:一堂创作与表演并重的工作坊课

  29包装礼物:一个边出神苗迫息胜立短求创造诗歌的协作游戏

  30写你知道的:将日常经历写成小说

  31架构完美的短篇小说:如何创造饱满的故事情节

  32动手操练实验剧倍夫谈语:舞台艺术的制作与导演

  牛划鱼内33探究多重视角:书写扣人心弦的故事

  34评论文章写作教学

  35如何写一首烂

  36关注隐含意义:诗歌语言的效能与启示

  37开启青少年文学写作中的"真实声音"

  38舞台上的"交接之道":让舞台剧本动起来

  39从自身实际出发:历降读你知道的书

  40制造悬念

  41利用你的一切特长:拥抱创意(写作)

  华须冷42歌词创作教学:一种综合体验

  43打破常规:超似毫的如工清让业鱼余鱼越实用性和合理性

  44奇思异想:从神话而来的创意写作

  45建立诗歌工作室

  4630/30项目:培养一种天天写作的好习惯

  47将漫步运用到创意写作中去:溜达、观察和描述

  48小说家的调查精神

  49同大师一道写作:正意包孔点数在模仿中发现创造力

帝调成企短  50带着感觉去写:唤起情景指导写作中的风格、韵致和情感

  编后记:写在书外

  主题·分类索引

  参考文献

  ◆ 丛书介绍

  "创意写作书系"顾问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名)

  刁克利 中国人民大学 王安忆 复旦大学 刘震云 中国人民大学

  孙 郁 中国人民大学 劳 马 中国人民大学 陈思和 复旦大学

  格 非 清华大学 曹文轩 北京大学 阎连科 中国人民大学

  葛红兵 上海大学

  "创意写作书系"介绍

  这是国内首次系统引进国外创意写作成果的丛书,是关于文学创作的教科书和自学指导。

  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可以教出来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如果想自学写作,如何无师自通?如果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练习写作,如何相互促进?如果有一个作家班,该如何授课?"创意写作书系"为读者提供了一把通往作家之路的钥匙,帮助读者学习写作技巧,克服写作障碍,规划写作生涯。

  《成为作家》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开始写吧!--影视剧本创作》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情节!情节!--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

  《写好前五页--出版人眼中的好作品》

  《畅销书写作技巧》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

  《30天写小说》

  《一年通往作家路》

  《创意写作大师课》

  《你的写作教练》(第二版)

  《创意写作教学:实用方法50例》

  《故事工程》

书摘

  ■译者序

  这是一本添补空白的教科书,它来得正是时候。国外高校创意写作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已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反观国内,无论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总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我们的创意写作训练都还属于开创阶段。据我所知,与此相关的著作虽然正在得以迅速引进或原创过程中,并且有的业已出版发行,但在完整、具体、真切的课堂教学实例展示和呈现方面,目前尚未有像样的著作同读者见面。

  本书的旨趣在于当代高校创意写作课的教学实践,因此其实质是教学指南,不过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被作为一本创作指南来使用。本书由来自世界各地的50种创意写作课堂教学实例集结而成,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具体详细的创意写作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其中,日益为大家所熟知的工作坊(workshop)化教学可谓无处不在。在某种意义上,工作坊化教学乃是本书的一个灵魂性装置,正是因为有了它的普遍存在,才确保了创意写作指南与实践的高度契合。

  本书中的教学实例几乎都具备以下几种同工坊化教学密切相关的特征:

  第一,注重对群体互动的配置和调动;

  第二,注重对教学创意的设计和开发;

  第三,以学生的创意写作实践练习为核心。

  本书第一个教学实例由主编伊莲恩·沃尔克女士提供,她所展示的正是让学生在同其他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不断互动中实现的自我表达,并由此实现的相应的自我激发。对于这一从自己的戏剧工作坊热身项目改编而来的练习方法,沃尔克使用了"破冰船"一词进行比喻和界定。事实上,"破冰船"策略也同时为所有创意写作训练挑明了一个必要的教学前沿或训练项目--群体互动与潜能激发。

  本书中的练习涵盖各种体裁:小说、诗歌、剧本、散文、随笔、文学批评、歌词创作,动物描写、游记写作、美食评论等,角度涉及方方面面:极简主义、自由间接风格、悬念、场面、情节、视角、隐含意义,等等。而无论哪一种练习,其所选取的训练角度和过程设计都极富创意,打破了传统文学教育课堂的惯例,为我们的创意化教学吹来了阵阵清风。例如本书第12篇"纸上瑜伽",就将瑜伽和写作练习充满想象力地融合一处。以往人们总是说,写作不仅是一件脑力活儿,也是一件体力活儿,"纸上瑜伽"练习则更进一步地提醒我们,写作还是一件"身体活儿"。也就是说,一个写作者光有充沛的体力还不够,还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达到高度契合,并在身体和精神同时放松的前提下,让创造力活跃起来,让写作自由流淌。

  当然,本书中所有练习的起始与落脚都在学生们的创意写作实践本身,可以说,唯有学生们的实际操练及其提高才是创意写作教师们从枪膛射出的那颗子弹,或者说是子弹目标要命中的那颗苹果。在这方面,第46篇"30/30项目"就一个极好的样板。"30/30项目"是一个让学生在30天内写30首诗歌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在网上论坛张贴一首自己的诗歌,同时阅读自己同学的作品,以此培养一种日常化的写作状态和良好习惯。

  在本书中,除了这50种非常有价值的创意写作课堂教学实例之外,50位教师各自提供的作者自介及其推荐作品,也都可以作为极佳的延伸阅读和参照对象。

  本书由我和杨松涛合译完成,最后由我校订全稿。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吕永林

  2013年夏日于沪上

  ■ 前 言

  作为大学里的一个专业学科,创意写作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吸引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一个历史学家可能只要具备历史学背景就可以了,而一个作家却往往要在一种跨领域的人生阅历中成长起来,并且还有可能要继续出没于这些领域。因此,不同的创意写作教师,其带入课堂乃至整个学科的个人资源也可能大不相同,更何况他们又都有着不一样的出版经历。

  本书的编撰者都是一些已出版或已发表过作品的作家,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演讲者和教育工作者。他们中间有游记作家、生活和美食专栏作家、剧作家、词作家,以及小说家和诗人。尽管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并且各自讲授的是文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和文化研究以及创意写作,但通过本书,他们的理念得以会师一处。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隐身于每个练习之后的充满创意的个体,本书还提供了每位作者的个人小传,这些小传都是按照我在第一个练习中所提供的模板变化而来的。

  本书中的练习虽然都遵循了相同的介绍模式,但它们肯定会反映出每位提供者的不同方法、风格和文化积淀。基于学术严谨性和创造性才能这两方面,这些练习可谓开拓性地提供了种种既折中又新颖的训练方法,以解决学生在写作上常出现的毛病。本书中练习的次序是随机而定的,相信那些想要投入其中的读者决不会受到什么先入之见的限制。那些喜欢速览的读者,还可参阅本书中的主题·分类索引,以及编后记中的一些延伸想法。

  你也可以调整本书中的训练方法,从而使它们同你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相契合,或者就按书上所写进行教学。本书中的训练方法充满实验性质,它们随时可以被整合进你自己的资源库。

  ■编后记:写在书外

  从本书中获取最大益处的直接办法,就是利用"主题·分类索引"去查找具体的主题和技巧。该索引提供了书中各练习之间的相互链接,因而可以帮助你创建或更新一整套教学大纲或工作方案。本书的设计也便于你把它装在口袋中或放在包里,以备你缺少灵感或被委派代替他人上课的时候救急用。本书还有配套的电子版--无论你采取哪种方式阅读,它都能随时随地听候调遣。

  不过,为了让每一种创造性方法的实用价值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这里还为你预备了几个额外的增值办法:

  1 将书中的"作者自介"作为写作工作坊课上人物刻画练习的开头,或者发给每位学生一篇"作者自介",让他们以此为基础写一篇短篇小说。

  2 尝试将同一个练习运用到不同的学生群体当中--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从新的维度对练习进行删减与调整,将最适宜的版本用于以后的教学。

  3 随机选择三个练习,并将它们组合成一次教学活动。或者你也可以找人代劳,让你的学生结成小组做这个工作,然后让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下次课的一个部分,以检验他们所完成的设计的实际效果。

  4 利用书中某个练习的标题/副标题,进行一次10分钟的自由写作练习。

  5 信手翻阅本书,并选择你任意翻到的那个练习--尽管这么做可能会让大家恐慌。在完成这一练习之后,号召大家集体讨论:一次教学方向的改变是如何刷新了整个课程的重点的。

  富有创造性的折中主义是本书的一个出发点。通过创意写作课程在当今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兼容性,一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写作传统和不同个人背景的写手们得以聚集在一起。通过带领我们自己的学生一起践行这种创造性的折中主义,我们还可以在陌生领域寻找各种未被发现的关联。于是,"写我知道的"这一古老的建议不再是一张安全防护网,而是成了一个有力的跳板。

  最后,本书中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让你和你的学生忙碌起来,但不可避免的是,也会有些练习你暂时不大用得上--我建议,你恰恰可以首先选择这些练习。

  伊莱恩·沃克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