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山文化玉斧长32.3cm,宽10cm,厚3cm。玉斧采用岫岩绿色玉料琢磨制成。呈深绿色。
- 中文名称 红山文化玉斧
- 类别 玉器
- 年代 新石器时代
- 文物原属 红山文化遗物
- 出土地点 内蒙古兴隆洼遗址
基本信息
【名称】 红山文化玉斧
【类别】 玉器

【年代】 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 红山文化遗物
八师罗良整本船音身病 【文物现状】 内蒙古兴隆洼遗址中发掘出土
文物简介
长32.3cm,宽10cm,厚3cm。玉斧采用岫岩绿色玉料琢磨制成。呈深绿色。
器物通体为五色沁。满身沁斑。红褐色、牙黄泛白色、黄褐色、青绿色、灰黑等沁色。通体满浆来自弥合,蝉形斧柄沟槽包浆最为典型。
造型呈窄长略微梯形信乐组脸。通体磨光,周壁浑圆,坡形且厚重, 刃部没有明显锋刃,器身上部中央有两孔,内360百科径为1.9cm,孔壁十分周正。斧顶端造型为蝉柄,并用阳纹线棱琢成蝉木装吧头,眼睛和纹饰琢工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文物评论
传财背庆轻 有人认为,此器物是玉斧,参照史前遗宝书中,中国最早出土的8000年前的玉斧图录,从玉料到造型几乎一模一样,除去玉斧残缺的顶端的一段证实不了之外,其余完全相符。尤其来自是玉质的光泽晶莹温润,组织缜密透明,声音舒远悠扬的特性
还有人认为此器物是玉圭。众所周知,石斧在新石器时代既是实用之物,用以砍伐树木,清除杂草,挖掘根茎,翻耕土地,也是兵器用做战争中的武器;同时它还是氏族部落首领们指挥战争进退的标识以及他们权力的象征。因而,石斧演化玉斧、玉斧演化玉圭,自然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一般的礼仪意义。无论是斧还是圭,从做工上看,都是早期红山文化时期典型的原始琢磨工艺。从蝉柄线条的阳纹棱,阴线槽横刮360百科磨的痕迹上看,不但是手工琢磨,管损外而且用的是原始工具。
从选料玉质上看,光泽晶莹温润,色彩绚丽。如此厚重的器物经敲修空什民六古黑食击录音后,仍然发出清脆悦耳舒远悠扬的声音,证实了许慎《说文解字》中:板来王跟指玉有五德中声音舒远悠扬的物理特性斯热,是一件难得的红山古玉精品。
历史背景
玉斧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其中包括具有实用性的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木垂和武器,以及用作装饰品的玉环劳其掌、玉镯、玉璜、玉玦等等。玉斧是一种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宽大则叫钺。史前时期,石斧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论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象征物。新石器时代迅的玉器主要以有孔玉及平面杆玉器为多。这个时期的玉器虽然片状较多,但磨得很平白胶花谈药传半情不的平面极少,凡平面之处,中部皆微微隆起,边缘较薄或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