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同,1967年生,男,湖北武昌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来自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申请国家自360百科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1项、航空基金项目1项,作为项目副组长和北航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防基础科研课题5项,航空技术创新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厂所科研项目20余项。在工艺过程优化和数据库建设方面提出了多种模型和优化系统,在装备研制方面,主持研制了多种新型数控加工与实验装备。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鼓励久过奖一项。获得发明专防价利6项,发表论文20余篇。
- 中文名称 陈志同
- 出生地 湖北武昌县
- 出生日期 1967年
- 职业 教师
- 主要成就 发明专利6项
工作履历
1989.9-19硫保资9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2.4-200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制造工程系705讲师
1997.9-200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系博士研究生
1998.9-1999.9 日本东京访问学习
2000.9-2008.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 副教授
2008.7-现 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 教授
主要研究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包括:
1)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
2)复杂曲面搞化空建苏许关数控加工CAD/CAM技术;
3)难加工材料切削实验自动化和切削参数来自优化技术;
4)难加工材料和款把断看难加工结构加工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装备。
研究任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曲面加工的广义包络理论,项目负责人.将曲面包络出延运动的基本方程从等式扩展为不等式,研究近似线接触啮合运动的基础理论和利用复杂结构刀具高效加工复杂曲面的新原理新方法.
科技部863项目:大型复杂曲面宽行加工技术研究,项书目负责人。主要研究大型复杂曲面宽行距加工的基本方法图福架推衡还验终味并致力开发复杂曲面高效率精密加工的CAM系统;
航空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发动机曲面零件二次包360百科络加工理论,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叶片进排气边加工的复杂刀具母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航空科技创新乱沉真杀资航硫识维消基金项目:发动机叶片数控期严磨抛设备研制与工艺研究,项目负责人.2005-200旧8,主要研制利用宽行磨削新方法实现航空发动机叶剧迫冲取章也速划洋境片精密磨削加工的五轴联动数控磨削机床,磨削工艺,磨削工装和编程系统.
径长代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科技专项:五轴联动叶片数控磨床究,项目副组长,北航子课题负责人.2009-2012异统呼.主要进行叶片数控宽行磨削加工技术与系统的工程化研究.
XX基础科研项目:数控加工过程建模与仿真系统,项目北航子项目组究重同赶调纸易负责人,总项目组技术负责人,项目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2006-2009.主要研究难加工材料数控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切削实验技术与系统,切削参数优化技轻原拉色你千推走上联术与切削参数数据库.
XX基础科研项目:基于切削过程仿真的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技术研究,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主要研究航空铝合金高速加工过程的仿真技术,优化技术和切削参数数据库
XX基础科研项目:发动机数字化制造系统,项目组晚空主主要成员,负责宽行加工技术研究,参与数据库研制。2006-2009
个人成果
近期主要从事复杂曲面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多轴联动机床误差补偿技术、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技术、切削参来自数数据库技术、自动化切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复杂曲面宽行加工技术方面申请发明专利4项。
主持研制五轴360百科数控叶片磨床、五坐标精密数控微铣床、微型讲激光三坐标测量机。在难加工材料月晶示板历茶列使型切削参数优化方面开展数尽灯至批语历京的客定了大量研究工作。200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肥款即普才待宗,校内排名第二; 2004 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校内排名第二。
主要论文
鼓形刀具宽行刀位优化纬线分割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33(6):731-735
圆环面刀具五坐标加工端点误差控制刀位优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基于单元切削过程的切削参数优化技术研究,机械工程学报,灯到十观语夫告错杆2009
优化型切削参数境克它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计艺笑圆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7,13(1染路1):2184-2188
非定制末七情居比常速比活齿传动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999,35(1):30-33
工序尺寸设计的数学模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24(2):220-223
工序尺寸设计方法研究.中国机械工程,19报后质结既业笔许八翻99,10(2):178-181
动态工序尺寸设计方法研究. 北京席位边乱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25(1):68-71
斜楔式扭转振动器原理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控血常封者耐,28(1):58-62
振动攻丝最大扭矩计算模型,航空学报,2002,23(4):312-316
低频振动攻丝工艺参数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3,14(6):467-468,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