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工程概论》是国防工业出版静强动汉社201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翠平、王铁。
- 书名 汽车工程概论
- 作者 张翠平;王铁
- ISBN 9787118073102
- 类别 工学
- 页数 244
- 书名汽车省判酒业对家互土工程概论
- 书号978-7-118-07310-2
- 作者场根张翠平,王铁
- 出版时间2011年02月
- 译者
- 版次1版1次
- 开本16
- 装帧平装
- 出版基金
- 页数256
- 字你支亲备武白想三数362
- 中图分类U46
- 丛书名
- 定价29.00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汽车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汽车工业的历史与发展、汽车总体介绍、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车身与电器设备、汽车设计制造与试验、汽车维护及运行材料、来自汽车排放与噪声、新能源汽360百科车等。 本书是一本包含内甲多频何常变或容较为广泛,结构体系自本行取四营满据盟边经过精心设计,遵循从菜液属查整体到局部和循序渐进的叙述顺序,符合认识的矛心服井械住哪严一般规律。本书图文并茂争仅多,力求言简意赅、还始死步通俗易懂、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为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汽车知识提供帮助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类专业低年级学生和非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习汽车工程基础知识的教材,还可作
目录
第1章 汽车工业发展史……1
1.1 蒸汽机汽车……1
1.2 内燃机汽车…小思衡鲜行着诉帝验…2
1.2.1 内燃机的发明……2
1.2.2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2
1.3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3
1.3.1 以着架胜做活诗美国为中心的流水线生产方式……3
1.3.2 以欧洲为中心的汽车产品多打烟保述样化……4
1.3.3 以日本为中心的精益生产方式……5
1.3.4 韩国汽车工业异军突起……6
1.3.5 世界汽车工业神含的现状……7
1.4 中国汽球离威投车工业的发展历程……7
1.4.1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工业……7
坐往微四酒挥谓 1.4.2 新中国成立后的汽车工业……8
1.5 世界主要汽车工业集团……10
1.5.1 伤读世界六大汽车公司……10
1.5.2 世界相对独立的三家汽车公司……14
第2章 汽车的总体结构和原理……16
2.1 汽车的定义……16
2.1.1 广义的汽车概念……16
2.1.2 我国的汽车定义……16
2.2 汽车的基本构成……17
2.2.1 发动机……18
2.2.2 底盘……18
2.2.3 车身……19
2.2.4 电气设备……19
2.3 汽车的质量及尺寸参数……19
2.3.1 汽车的质量参数……19
2.3.2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20
2.4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22
2.4.1 汽车的原动力和驱动力……22
2.4.2 汽车的行驶值操院迫热计阻力……22
2.4.3 汽车行驶方程……24
2.4.4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24
第3章 汽车的分类与使用性能指标……26
3.1 现代汽车的分类……26
3.1.1 根据汽车的用途分类……26
3.1.2 根据汽车的动力装置分类……29
3.1.3 根据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30
3.1.4 汽车产品型号……31
3.2 现代汽车的车辆识别代号……33
3.2.1 车辆识别代号的意义和作用……33
3.2.2 车辆识别代号的组成……33
3.2.3 车辆识别代号的固定方式与标示位置……36
3.3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指标……38
3.3.1 汽车的动力性……38
3.3.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9
3.3.3 汽车的制动性……40
3.3.4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41
3.3.5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43
3.3.6 汽车的通过性……44
3.3.7 汽车的安全性……45
3.3.8 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46
3.3.9 汽车的维修性……48
3.3.10 汽车的启动性……48
第4章 汽车发动机……49
4.1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49
4.1.1 发动机的组成……49
4.1.2 发动机的分类……49
4.1.3 发动机基本术语……51
4.1.4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52
4.1.5 发动机型号编制规则……53
4.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55
4.2.1 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55
4.2.2 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57
4.2.3 多缸发动机的工作原理……58
4.2.4 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59
4.3 曲柄连杆机构……60
4.3.1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及组成……60
4.3.2 机体组……60
4.3.3 活塞连杆组……64
4.3.4 曲轴飞轮组……67
4.4 配气机构……68
4.4.1 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68
4.4.2 配气机构的类型……69
4.4.3 气门组主要零件……71
4.4.4 气门传动组的主要零件……73
4.4.5 配气相位……75
4.5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76
4.5.1 汽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及工作原理……76
4.5.2 电控汽油喷射的基本组成……77
4.5.3 电控汽油喷射的分类……79
4.6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81
4.6.1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81
4.6.2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82
4.6.3 喷油泵和喷油器……82
4.7 冷却系统……84
4.7.1 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84
4.7.2 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86
4.8 润滑系统……88
4.8.1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润滑方式……88
4.8.2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89
4.9 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91
4.9.1 点火系统……91
4.9.2 启动系统……93
第5章 汽车底盘……95
5.1 汽车传动系统……95
5.1.1 传动系统的功用与组成……95
5.1.2 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95
5.1.3 离合器……97
5.1.4 变速器……100
5.1.5 自动变速器简介……107
5.1.6 万向传动装置……113
5.1.7 驱动桥……117
5.2 汽车行驶系统……119
5.2.1 行驶系统的作用及组成……119
5.2.2 车桥……119
5.2.3 车架……122
5.2.4 车轮与轮胎……123
5.2.5 悬架……126
5.3 汽车制动系统……129
5.3.1 制动系统的作用及分类……129
5.3.2 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29
5.3.3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132
5.3.4 驱动防滑系统(ASR)……134
5.3.5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134
5.3.6 ABS+EBD ……135
5.4 汽车转向系统……135
5.4.1 转向系统的功用……135
5.4.2 转向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35
5.4.3 转向器……136
5.4.4 转向传动机构……138
5.4.5 动力转向系统……138
第6章 汽车车身与电器设备……140
6.1 汽车车身……140
6.1.1 车身的类型及基本组成……140
6.1.2 车门和车窗……141
6.1.3 安全防护装置……143
6.2 汽车供电系统……146
6.2.1 蓄电池……146
6.2.2 发电机……148
6.3 发动机启动系统……150
6.3.1 起动机的组成……150
6.3.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153
6.3.3 起动机的正确使用……153
6.4 汽车照明、信号系统与防盗装置……154
6.4.1 照明灯……154
6.4.2 信号系统……154
6.4.3 汽车防盗系统……155
6.5 仪表、指示灯与附属设备……157
6.5.1 汽车仪表……157
6.5.2 指示灯系统……158
6.5.3 附属设备……158
6.6 汽车空调装置……159
6.6.1 汽车空调的基本组成……159
6.6.2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159
6.6.3 汽车空调供暖系统……160
6.6.4 通风与空气净化装置……161
6.7 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161
6.7.1 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的组成和特点……161
6.7.2 汽车电路图……162
第7章 汽车设计制造与试验……163
7.1 汽车设计……163
7.1.1 汽车设计的内容及特点……163
7.1.2 当代汽车设计的注重点和发展趋势……165
7.1.3 汽车设计过程……166
7.1.4 汽车设计理论与设计技术的发展……168
7.2 汽车制造工艺……169
7.2.1 冲压工艺……170
7.2.2 焊接工艺……171
7.2.3 涂装工艺……172
7.2.4 装配工艺……174
7.3 汽车工程材料……175
7.3.1 金属材料……175
7.3.2 非金属材料……177
7.3.3 汽车材料的发展和新型汽车材料……180
7.4 汽车试验……181
7.4.1 汽车试验的意义和目的……181
7.4.2 汽车试验分类……182
7.4.3 汽车性能试验……182
7.4.4 大型试验设施……184
7.4.5 汽车零部件试验……186
第8章 汽车养护及运行材料……187
8.1 汽车磨合……187
8.1.1 磨合期特点……187
8.1.2 汽车磨合期使用……187
8.1.3 磨合期保养……188
8.2 汽车养护……189
8.2.1 日常养护……189
8.2.2 一级养护……190
8.2.3 二级养护……192
8.3 运行材料……195
8.3.1 汽车燃料……195
8.3.2 汽车润滑油及润滑脂……197
8.3.3 汽车工作液……201
8.4 汽车轮胎……203
8.4.1 汽车轮胎标识……203
8.4.2 轮胎的选用……204
8.4.3 轮胎的使用……205
第9章 汽车排放与噪声……206
9.1 汽车排放及噪声与大气污染……206
9.1.1 汽车排气与大气污染……206
9.1.2 噪声与环境污染……207
9.2 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207
9.2.1 发动机主要污染物的形成……207
9.2.2 使用因素对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211
9.3 减少汽车有害排放的措施……214
9.3.1 点燃机的排放控制……214
9.3.2 压燃机的排放控制……214
9.4 排放法规……217
9.4.1 检测标准……217
9.4.2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218
9.4.3 检测技术简介……220
9.4.4 排放限值……222
9.5 汽车噪声的特征……223
9.6 汽车噪声的控制……224
9.6.1 发动机噪声的分类……224
9.6.2 发动机噪声的控制……225
9.7 汽车噪声检测……226
第10章 新能源汽车……228
10.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28
10.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228
10.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构成及原理……230
10.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232
10.2 纯电动汽车……233
10.2.1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233
10.2.2 纯电动汽车的优点……234
10.2.3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234
10.3 燃料电池汽车……235
10.3.1 燃料电池汽车的构成与工作原理……235
10.3.2 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237
10.3.3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237
10.4 替代能源汽车……238
10.4.1 天然气汽车……238
10.4.2 液化石油气汽车……239
10.4.3 甲醇燃料汽车……240
10.4.4 二甲醚燃料汽车……242
参考文献……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