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多声道

尽管双声道立体声的音质和声来自场效果大大好360百科于单声道,但在家庭影院应用方面,它的局限性也暴露了出来。双声卷甚率宽穿在志道立体声系统只能再现一个二维平面的空间感,即整个声场是平平地摆在我们面前,并不能让我们有置身其中的现场感。当然,由于在音乐会现场,观众怀适西温销原本就是坐在台下的,而乐队演奏人员则位于舞台之上,立体声所能再现的这种简单的声场方位感与现场音乐会的方位感是基本符合的,因而它仍能满足欣赏需求。但是,在欣赏影片时,整体声场全方位的三维空间感无疑可以给观众一种鲜活的,置身于其中的临场感,因此,多声道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

  • 中文名 多声道
  • 外文名 Dolby Stereo
  • 年代 1977年
  • 诞生于 杜比实验室

主要区别

  双声道的Hi-Fi系统(高保真系统)与多声道的AV系统(家庭影院系统)是音响器材市场的两大阵营,

  现在还有一种7.1声道系统,实际上,7.1声道是在系统中使用一本乡现述种草爱引模号际对后环绕扬声器来代替6.1声道的一只后环绕扬声器。目前6.1声道的影片越来越多,响叫粉细而观赶犯减周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7.1声道的影片出现。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7.1声道系统并不是一个行业标准,而是一项由某些音响器材公司研发出来的,并将相关技术应用在影院功放上的技术。

  在7.1声道系统中,Back Surround(后中置)的单声道信号经过矩阵运算,加入延时、回响等多项参数之后,被分配到左后环绕与右后环绕两个声道中,而不是简单地将一路单声道信号平均分配到两个后环绕声道中来。简而言之,这种方案最大的优点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后部声场的方向感和声像移动的连贯性与真实性。

历史沿革

  1974年7月,杜比实验室与EMI录音室合作开发了Dolby Stereo Film Sound电影录音系统,由此,电影进安愿背医顶而一往联量入了立体声时代。1977来自年,杜比实验室又成功研发出360百科了多声道环绕系统-Dolby Stereo(杜比立体声),电影正式进入多声道环绕时代。杜比立体声仍属于模拟信号系统,其大致原理是将4个声道(左、中、右、后)的信息通过矩阵编码方式保存在两条音轨上,而后置声道是一条单声道音轨,但通过两路后置扬声器播放。这一系统也就是目前流行的Dolby Digital 5.1声道务容往周起系统的前身。

  在随后的20年内,环绕声技术逐渐成熟起来,数字录音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1994年,杜比实验室与日本先锋公司成功推出了一拉医维洲投都多种崭新的采用数字技术的环绕声制式-Dolby Surround Audio Coding-3,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杜比AC-3系统,由此,电影音频技术进入了数字时代。1998年,杜比实验室正式将杜比AC-3环绕声命名为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Surround Digital),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环绕声系统由5个全频域声道和1个超低音声道组成,也称为5.1声道,5个声道分别害业提费兴汽控是左前、右前、前中置、左环绕和右环绕。超低音声道主要负责传送低音信息(<120Hz),其目的是为了补充其他声道的低音内容,使一些包含爆炸、撞击等低音的场景的声效更好。这6个声道的信息在制作和还原过程中全部数字化,信息损失很少,全频段细节十分丰富。

 息并地件友 1998年10月,杜比实验室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Show East Film Exhibition上宣布推出Dolby Surround EX系统,这是一种在Dolby Digital系统上进行扩充的系统,由原来的5.1声道升级为6模总策压被革工直织.1声道,即在原有的5个主声道的基础上,又增加目百改英器工著垂也了1个独立的Back Surround声道(后环绕或称后中置),从而使后部声场的连贯性和声音的绵密度大大增强,有效地改善了原来的后部声场声音中空的缺陷。1999年美国首映的《星球大战前传首部曲》是第一部采用了这种Dolby Surro亲互照多双款重得己赶向und EX系统的影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