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法界之心》是2008年7月澳门早报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宁。
- 书名 法界之心
- 作者 杨宁
- 出版社 澳门早报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 2008年7月
- ISBN 9789993770817
内容简介
《法界之心》是一本以"佛法修证"为题材的小说。来自小说的作者在修证佛法的路上已探索了十多年,她对佛法中大乘、小乘、密乘的一些实修实证后的见地,像一粒粒闪光的珍珠一样,用小说的故事情节将其串了起来。而且文中还涉猎到了作者对基督教、道教等领域的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知见。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吴爱真,被塑造成一位阻分告更间妈每裂思需佛教中"乘愿再来"的菩萨。她是追求佛法智慧的大乘行者,肩负着弘扬佛法团额板婷等军历外的使命和师父的重已商改着村杆水研田治商托。同时,她也是360百科一位平凡普通、柔情善感的女子。在滚滚红尘,曾与无数世俗的女子一样,苛求一份纯净、圣洁、不变的爱,内心潜伏着强烈的对生命完美的追求。但当她未尽的习气、欲望、所追求的一切互相冲突时,她是怎样面对,怎样调整自己的生述练围货完卫果食行客命状态,又怎样从情感的队践清异那激起落得失中去反省和体悟佛法"空有不二"的真谛。最终,她又对生命达到了怎样的认知,让她的修证与红尘生活相契相融。
害 想每一位能暂时放下浮躁之心,用平和、宁静的心态读完小说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和收获。愿这本书与每一位读者,每一位愿意走入佛门或已经在佛法修证路上的朋友结出善缘。
作者简介
二十年前,空走尽茶上试合军年轻、好奇、充满生活激情的她为了探寻"生命的断衡总奥秘"踏上了修证陈容环室佛法之路。不断的禅修赵批占打液层祖仍、闭关、朝山,一路走下来,遇到数不清的善缘相助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奇遇,同时,也经历了非妒种种因"我执"带来的坎坷磨难前扬们还联走齐环养粉,生命曾一度徘徊在死南副敌厚音担亡的边缘……

棉弱离样陆压注 如今,所有能提起的往事都已融化在她"自以为折腾"的笑声里……有人问她:"在您的修行历程中,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心得是什么?"她说:"在修行路上,最有力的武器是慈悲。每一次当我濒临绝境时,都是慈悲心的瞬间流露拯救了我。整个法界中,慈悲无敌……"
杨情永因末定支伤宁现居于广东珠海,成立珠副行盾日叫远感法海玛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并以网络的形式重点介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建立佛法实修网站:易度门 。她认为,"佛法"是人类有记载的文明中,对"生命的奥秘朝答车和意义"诠释的最圆满最透兵随刚出将免械凯毫班彻的智慧。她希望借助网络,能与所有人分享她二十多年从中受益的点点滴滴。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部 空花
(一)缘起
(二)禅堂回忆
(三)参观画展
(四)陋室情执
(五)游园雅趣
来自 (六)情天风云
(七)缘聚雪域
(八)同游遇雨
(九)病魔降临
(十)A市释疑
(十一) 喜逢知己
(十二) 探视师父
(十三) 旧缘重逢
(十四) 夜色情缘
(十360百科五) 盛装会客
(十六) 罗浮山之游
(十七) 人间真情
(十八) 看望父母
(十九) 五台山小住
(二十)相聚澳门
(二十一)生日思绪
(二十二)慧子见母
(二十三)欲海风波
善分我厚杨害求迅就 (二十四)师父重托
(相附况买护易族吃无二十五)云游修证
(二十六)归来
第二部 如月
(一)四十九天闭关日记
(二)西藏之旅
(三)终南山百日闭关纪实
(四)如愿
内容摘要
序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分别执着不能证得。这是法身佛的智慧,这种智慧即法界之心。
第一部空花
(一)缘起
菩萨:师父,人是亮步空经任因为欲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吗?
师父:因爱而来。
菩萨:那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爱了?!
师父:是的。
菩萨:究竟怎样的爱才能让人满足呢?
师父:无我之爱!
菩萨: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师父:大慈大悲!
菩萨:怎样获得呢?
师父:人人本性具足!
菩萨:那为什么人人都又迷失了呢?
师父:执着情天欲海,堕落于情、欲之中。
吴爱真不再问师父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蒲团上思考 。"菩萨"是她现在的男朋友送给她的雅号,而他自号"小沙弥"。
她知道,师父的回答总是对应她不同时期的心态牵引她、指导她,破她的某种执着的。这种"无我的大慈大悲",她从师父平时的开示、经典的阅读以及修证中,思考领悟了一些。她认为,那是一种从破掉"我执"的人坚式且胜额配身心流出的智慧和品质,是建立在"众生平等"的实证基础之上的,这种"爱"在人世间所示现的形式和对三界众生的加群科持、摄受力,都不可思议。不是一位凡夫可以用情欲之心来揣度的……
她由此渐渐想到了自己的情感,她觉得现在即使自己能抛开觉受,不占有、不在意回报,最低限度呼改路职她还需要理解。
价如手金判入织移科 她曾经恋爱四年的第一个男友移情别恋,离她而去。分手后,她也是一个人在这个罗革报稳可举蒲团上静静流泪,伤痛之余,她对师父说:"师父,我想从此遁入空门,我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我。"
师父笑了,笑她怎会迷失得这样深。师父说:"孩子,人的心都是圆满的法界之心,本应安住在无分别无对立的'心物一元'的世界里。但人世间却是有分别有对立的世界,精神与物质是娘有真提分离的,人很难将它们统一起来。临妒蒸式针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也不会是纯粹的精神层面的感情,它必须同时包含有物质层面,在人世间才算完美,也才能真正得到人'心灵'的认可。比如:男女双演历乱方心灵的碰撞、沟通、融合,这是满足爱情所段布弱控置我着破革掌精神层面的因素,而'性度套城由映左给行为'是'爱情'物质层面的因素。只有要游刑燃我这两方面都满足了,在男女双别均方的心灵中才会被认可他们的'爱情'圆满了。但两个人之间的这种爱情,在'生活中'还是属于空中楼阁,因人在此世界生存不是单一的,一出生就注定有种种社会关系和成人后担负的责任,比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应尽的家庭责任、社会义务,人的生存方式与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在此世界的生活层面。这是男女之间两个人的'爱情'要攻包周过把保议杆干率回到生活,回到现实,不能不密米帝王适批经物距找错考虑的第三个因素。这样,这个本来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才可能在人世间相对稳固地打下地基。所以,在人间光谈精神层面的爱情或光有物质层面纪随概术感理找数样概的感情,在人'心灵'的认可度方面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心'是圆满的。但人世间是个有缺陷的世界,故心灵真正渴求的精神与物质的完全统一在表面上永远达不到,即使多么完美的爱情,也许会有短暂的满足和拥有一切的觉受,但人世间的一切刹那不停地在变化,人的心又不停地执着在已变化的表相中,很难在得得失失中保持住长久的满足和快乐。
而你长期住在精神与物质统一的禅定状态中,在那种状态中,一切都是心想事成的。回到红尘后,谈到物质层面时,你会认为太俗了,但在人间,抛开物质层面的爱情,那是开在虚空中的花。天人可以拥有那样的爱情,天人对物质的所需可以心想事成,而人不能。
你长期在外面闭关修证,还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但这种抛开物质层面的感情,又能从始至终地达到心心相印,这是你体验到的师父与弟子之间的感情,不是人间的爱情。
你生而为人,没有迷失在人间的情天欲海,却迷失在修行的'道情'之中,把'道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混为一谈,以你定境中的思想来要求这个世界的人和事,抱怨你的男友不理解你,但你理解这个世界的'爱情'吗?你要的那种纯粹精神层面的感情在这个世界是不现实的。
孩子,回到人世间,回到红尘中,让你的'心'回到有分别有缺陷的世界中来,深深地体验众生情感的无奈、痛苦和失落,找到那条从情天欲海的执着和迷茫中解脱的捷径,带众生回到法界中来,这是一位菩萨的职责和使命,也即是一位菩萨的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