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学锋,男段新,1953年生。1983年、1986年、1995来自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360百科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专长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中国散文史、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史。
- 中文名称 尚学锋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53年
-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 学位/学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个人来自简历
个人简介
尚学锋,男,1953年生。1983年、1986年、1995年360百科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专长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中国散文史、中国古典文学接专今认背秋盾受史、研究史。1998年至2输但盐门执000年曾在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散文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尤其在庄子研究和学术史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
学术成就
主要著作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著,1996年),《中华历史通鉴》(合著,19连马永孩97年),《历代胞责延妈神云宗名赋经典》(合著,1999年吧名德讨走),《古文名著串讲评析·书信编》(合著,1997年),《后汉书故事选》(1998年),《庄子》,(1999年),《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论稿》(合著,2000年),《中国古典文学接慢条受史》(合著,2000年),《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2000年)、肉想望左内《中国散文》(2002年),《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合著,2002年)、《中国历史与文化》(2002年)、《国语译注》(合著,2008年)。
参编教材数种,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横向项目一项,其中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项目成果获得1999年国家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和全国图书奖。
写作出版《庄子》(春风文艺出版社),《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等著作,对庄子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出了月经限独到的论述。在学术史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合著)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著),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条角,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现妒鲁获推反响。
著作:
1.《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合著,第一作者),济南:山东染南社速教育出版社,2000。
3.《古代文学中人思误倍制判容粉物形象论稿》(合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民委便00。
4.《先杆处文阳杂脚秦两汉散文专题》(合著)袁家体四先打总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国散文》,新加坡:新加坡管理学院出版社,2002。
6.《中国历史与文化》,新加坡:新加坡管理学院出版社,2002。
7.《中国古典液置哥会烈生条语例却道文学接受史》(合著,跟室子间局内限至口第一作者),济南:山天片东教育出版社,2005再版。
8.《国语译注》(合著,第一作者),北京:中华书局,2008。
论文:
1.《道家思想与汉末文人五言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先秦的文学接受理论》,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0年第55号。
3.《汉末赋风新变与道家人文精神》,《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4.《阮籍〈咏怀〉的生命关怀和抒情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5.《散文有史,创建首推君》,《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6.《西汉的经学与政论》,香港《新亚论丛》2003年第1期。
7.《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8.《两汉经学思潮与赋家创作意识的变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9.《The Collection Compilation And Literature Acceptance during the Wei Jin Northerm and Southerm Dynasty 》,《新亚论丛》2005年第1期。
10.《乐语传统与汉代的兴喻文学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1.《<淮南子>与西汉前期的文化气象》,《聂石樵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2006年。
12.《楚辞阐释与汉代的兴喻文学观》,《先秦两汉学术》2006年第5期。
13.《东汉太学生的交游议论与文风嬗变》,《励耘学刊》2006年第3期。
14.《经学辩论与东汉论说文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5.《汉代经学与文体嬗变》,《长江学术》2007年第3期。
16.《汉代经学与散体赋的政论化倾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7.《竹简诗论"<卷耳>不知人"的阐释史意义》,《文献》,2008年第4期。
18.《〈左传〉引〈诗〉与〈诗经〉阐释》,《励耘学刊》第九辑,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