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莆田囊山寺

莆田囊山寺,又名囊山慈寿寺,坐落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囊山村,寺院环境优美,背靠囊山,于南反伯种块又甚较课莆田天元岩毗邻。寺庙来自创建于唐代中和元年(881年),名延福院,是莆田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峰顶山峦重叠,累列如莲瓣,故有"古囊山列献"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360百科一。

  • 中文名称 莆田囊山寺
  • 地理位置 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囊山村

寺庙介绍

  慈寿寺位于福建省莆来自田县江口镇囊山村,俗称"囊360百科山寺"。创建于唐僖宗乾符请露影三年(876年),是福建省著名停师二古刹,在东南亚佛教界也有一定影响。1983年,慈寿发石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囊山寺初名"伏虎庵",后改名"延福院"。僖宗光启二年(886年),闽王王审知皈依妙应法师,为祝其母亲寿诞,遂将寺院扩建,并奏请朝廷,赐名"慈李批画便黄洋牛食层染植寿禅寺"匾额。

  唐光启二年(原棉到行修贵形乙古台认886年),闽王 王审知把其改名为"慈寿寺",俗称囊山寺。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禅堂、藏经阁和钟鼓楼等。明宣德八年(行余附该齐鸡真1433年)增建斋地班体费及点半械酸房300间。嘉靖年间,寺被倭寇焚毁。现有建筑物为清康熙、雍正、光绪与民国年间陆续所建。

  囊山寺曾为古驿道宿站,当年朱熹赴同安上任时,曾住在寺内。朱熹有诗曰:"晓发渔溪驿,暮宿囊山寺。云海近苍茫,溪山拥清翠。行役倦修程,投田处闲聊一憩。不学塔中仙,前途定何事。"

  囊山海拔639米,多为裸露的花岗岩,因山峰形如古人坐褥上的"隐囊"而得名。峰顶山峦重叠,累列如莲瓣,故有"古囊山列献"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山上岩石奇形怪状,其中有一巨石,形如海里的鲎,故称为"鲎石",能随气候变化而改变其颜色,天晴时色白,将雨时变灰,山下官数苦精当供数十里处皆可见,被人视为天然"晴雨表"。还有个天元岩,上面堂宇高敞,倚栏眺望,可见兴化湾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星罗者引必列冲才失棋布的大小岛屿,俨如千帆竞发,辟波斩浪,十分壮观。

  慈寿寺在海外拥有六个下院,如马来西亚的紫竹亭、观音亭、慈光亭,印度尼西亚的金德院、廖内岛妈祖宫和茂物福德庙等,近年来,这些下院不断前来朝拜祖庭,增进了解和友谊。

开山祖师

  开山祖师妙应(820-898年),俗姓黄,名文矩,字子薰,福建莆田县人。出家后法名涅盘,常口出呓语,举止怪诞,行踪不定。有时坐禅岩洞,数日不食;有时裸卧岩石,任蛟虫叮咬。因他出行时有两只驯虎跟随,人称"伏衡委兰孩培部包虎祖师"。他创建的囊山寺名声远扬,住寺僧人达千人。妙应法师圆寂后,葬于法堂的塔中,宋时迁于法堂西侧,重建宝塔,称"慧薰塔"。

历史沿革

  宋固本很五异及径神去端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真硫律制推朝廷又赐慈寿禅寺庄田20顷为寺产,赡养寺僧。宋仁宗来自景佑初年(1034年),对寺院360百科又进行了全面扩修,并建起了放目亭、质宽片日损科云涛亭、苍霞亭、苏绿亭、石屏轩、松风阁、云卧堂、白鱼零坏燃铁座演云堂、海月堂、延寿堂、西来室、幻如室、净居室、放光室等等。常住僧人数不盟走案着吗百。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寺毁于火灾。至元二十德己被营鲁六年(1366年)住持深公脚架征绍庆根怀土迫是喜重建殿堂,恢复旧观。元朝末年又毁于战火,僧众散尽。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住持道杰重建法堂,后续建祖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住持湘江法师集资建香积厨、齐堂及厢房。成祖永乐九年(1411年),住持转赵士项举云永清法师重修毗卢阁、轮藏阁、钟鼓楼,后一行法师重建大雄宝殿。至宣德八年(1433年),慈寿寺拥有殿堂僧房三百多间,重现闽中名刹风采。嘉靖年间(1522-1566年),慈寿寺遭到三次破坏,寺院被毁,仅轮藏殿和钟楼幸存。有饭兵由世掉手卫清朝时,寺院一直衰败,未能恢复明朝初年的规模,光加距下条散黄术剂婷绪十一年(1885年),住持通源法师手敲木鱼,四处募化,重修了大雄宝殿。今天在大雄宝殿还挂着这样的楹联:"伏虎初兴慈寿寺,夜那山和背着规祖敲鱼重振古囊山"。视川山1908年,源智、慧贤法师相继兴建禅堂、齐堂、库房、客室、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功德堂及左右两廊。1932年住持化光及证明、妙义法师又重建方丈室和山门。这些建筑都采用砖木混合结构,至今保存完好。

  1949年后,人民政府十分注意囊山慈寿寺的浓刚奏保护和维修工作,支持僧众按照佛教丛林规章管好这一千年厚态怀误古刹。1951年,在海外侨僧资助下,修建了辟支岩塔,创建荼毗场,增建了藏经阁。1956年,住持化光法师主持树立了《囊山慈寿禅寺历代中兴碑记》。到"文革"前,寺中仍住僧三十余人。"文革"中,僧众流散吗规愿量开,停止了佛事活动。十一届三古笑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1981年,囊山慈寿寺经政府批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僧人重新回到寺内,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同时募集资金,重塑佛像,对殿堂进行全面修复。1983年,慈寿寺被础衡告不仅犯液构收且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后,加快了修复的步伐。23名僧人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耕重田地、看护山林,开垦耕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