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贵州布政司击季案酒地明朝行政区划,是明朝在今贵州省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 下辖8府4军民府。

布政使司衙门驻贵阳府

  • 中文名称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 简称 贵州布政司
  • 管辖 8府4军民府
  • 所在地 驻贵阳府

历史沿革

  元属湖广行中书省、四川行中书省、云南行中书省

  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承宣布政司,治贵州宣慰司城,四川布政司贵州宣慰司来属;十二年(1414)湖广布政免何行视内还在司思州宣慰司改置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宣慰司改置思南府、镇远府内送、铜仁府、乌罗府来属;十三年末(1416)四川布政司普定军民府属普定安抚司升普安直隶州来属;

  宣德九年(1434)新化府降长官坏友强烈较院爱官间织结司属黎平府;

  正统三年(1438)乌罗府降长官司属铜仁府;金筑长官司直属布政司;升四川都司普定卫属镇宁州、安顺州、永宁州分别为镇宁直隶州、安顺直隶州、永宁直隶州来属;

  成化十二年(1476)置程番府来属,金筑长官司改属程番适表言领消味移府;

  弘治七年(1494)都匀军民卫改置都匀府来属;

  隆庆二年(1568)程番府徙治贵州布政司来自城,为省治;三年(1569)360百科程番府更名贵阳府房肥专吃变冲;

  万历二十九年(船可美去三员简到1601)贵阳府改置贵阳军民府;置平越军民府来属;黎平府改属湖广布政司;三十年(1602)安顺直隶州升安顺军民府;镇宁直隶州、永宁直隶州、普安直隶州分别降散州础静称沙果宽;三十一年(1603)湖广布政司黎平府来属;

  崇祯三年(1630)贵州宣慰司更名水西宣慰司。

行政区划

  下辖8府4军民府。

  8府为: 贵阳府、都匀府、黎平府、思南府、思州府、镇远府、铜仁府、石阡府。

  4军民府为:安顺军民府(16判造陆三降耐状02-1687)、普定军民府(1685-1602)、普安军民府、平越军民府

贵阳府

  贵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析贵州宣慰司于程番长官司置程番府,属布政司;隆庆二年(1568)徙治贵州宣慰司城;三年(15继下婷拉全口69)更名贵阳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会外想改置贵阳府。

  新贵县:倚郭[城西偏]。元为贵州蛮夷长官司,为顺元路军民宣抚司倚郭。洪武五妈怎毛情京销好年(1372)改置贵竹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同知;万历十四年(1586)改置新贵县,为倚郭。西北另歌另样质续乙给展成有陆广河巡司。

  贵定路留掉便都浓山叫县:倚郭[城东偏]。万历三十六年(1608)析新贵县、定番都良意输容顺州置贵定县,来属贵阳府,为倚郭。

  开 州:元为乖西军民府属管番民总管府。明初为洪边、陈湖等十二马头,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四年(1631)置开州,来属贵阳府。

  广顺州:元为金竹府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置金筑长官司,直属四川行省,十年(1377)升为投裂承获额金筑安抚司,十九年末(1387)改属广西布政司,二十七年(1394)复改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九年(13必轴攻货二破读座粮96)改属贵州卫,正统三年(1438)直属布政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脸七物轮属程番府,万历三十九年(1611)改置广顺州。

  定番州:成化十二年(1476)于程番长官司置程番府,隆庆二年(1568)徙治贵州布政司城,万历十四年(1586)置定番州,来属贵阳府。

  程番长官司:州倚郭。元为程番武盛军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程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小程番长官司:元为小程番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洪武六年(1373)改置小程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上马桥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上马桥长官司,来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卢番长官司:元为卢番静海军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卢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韦番长官司:元为韦番蛮夷长官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韦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方番长官司:元为方番河中府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方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洪番长官司:元为洪番永盛军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洪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卧龙番长官司:元为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卧龙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 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小龙番长官司:元为小龙番静宁军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小龙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大龙番长官司:元为大龙番应天军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大龙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金石番长官司:元为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金石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罗番长官司:元为罗番遏蛮军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罗番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卢山长官司:元为卢山蛮夷军民长官司属都云安抚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卢山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木瓜长官司:元为木瓜犵狫蛮夷军民长官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木瓜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正统三年(1438)改属金筑安抚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麻响长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麻响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正统三年(1438)改属金筑安抚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大华长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大华长官司,改属贵州卫,正统三年(1438)改属金筑安抚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1586)改属定番州。

  卢番蛮夷军民长官司:元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省入卢番长官司。

  水东长官司:元为水东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水东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水东长官司,直属贵州都司,后复改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改属贵阳府。

  中曹蛮夷长官司:元为中曹白纳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洪武五年(1372)改置中曹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改属贵阳府。

  龙里长官司:元为龙里等寨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龙里长官司,改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改属贵阳府。

  白纳长官司:元为茶山白纳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省入中曹蛮夷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白纳长官司,仍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改属贵阳府。

  底寨长官司:元为底寨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底寨长官司,仍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改属贵阳府。

  乖西蛮夷长官司:元为雍真乖西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乖西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乖西蛮夷长官司,直属贵州都司,后改属贵州宣慰司同知,崇祯三年(1630)改属贵阳府。

  养龙坑长官司:元为养龙坑宿征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养龙坑长官司。

都匀府

  都匀府:元为都云安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十九年(1386)更名都匀安抚司,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三年(1390)废,弘治七年(1494)于都匀军民卫置都匀府,属布政司。

  本 辖:南有独山镇巡司。

  麻哈州:元为麻峡土县属定远府。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麻哈长官司,属平越卫;弘治七年(1494)改置麻哈州,改属都匀府。

  乐平长官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乐平长官司,属平越卫,弘治七年(1494)改属麻哈州。

  平定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平定长官司,属平越卫,弘治七年(1494)改属平定州。

  独山州:元为独山土州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改属都匀安抚司,二十三年(1390)改属都匀军民卫,弘治七年(1494)改置独山州,改属都匀府。

  清平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清平长官司,来属平越卫,三十年(1397)改属清平卫,弘治七年(1494)改置清平县,来属麻哈州,后改属独山州。

  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元为定云府及所属合江州、陈蒙州。洪武十六年(1383)合并改置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治烂土,来属都匀安抚司,二十三年(1390)改属都匀军民卫,弘治七年(1494)改属独山州。

  丰宁长官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丰宁长官司,来属都匀安抚司,同年改属都匀军民卫,弘治七年(1494)改属独山州。

  都匀长官司:元为都云蛮夷军民长官司属都云安抚司。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都匀长官司,二十三年(1390)改属都匀军民卫,弘治七年(1494)复改属都匀府。

  邦水长官司:元为中都云板水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邦水长官司,改属都匀安抚司,二十三年(1390)改属都匀军民卫,弘治七年(1494)复改属都匀府。

  平浪长官司:元为平浪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平浪长官司,二十三年(1390)改属都匀军民卫,弘治七年(1494)复改属都匀府。

  平洲六洞长官司:元为平珠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及六洞柔远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洪武十六年(1383)合并改置平洲六洞长官司,改属都匀安抚司,二十三年(1390)改属都匀军民卫,弘治七年(1494)复改属都匀府。

黎平府

  黎平府:永乐十二年(1414)分置思南宣慰司于五开卫城置黎平府,属布政司;弘治十年(1497)徙治五开卫城南,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属湖广布政司,三十一年(1603)复改属布政司。

  本 辖:

  永从县:元为福禄永从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年间改置福禄永从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福禄永从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改置永从县。

  潭溪蛮夷长官司:元为潭溪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潭溪蛮夷长官司,改属湖广都司辰州卫,同年改属湖广都司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潭溪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

  八舟蛮夷长官司:元为八舟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八舟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八舟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

  洪舟泊里蛮夷长官司:元为洪舟泊李等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洪舟泊里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洪舟泊里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

  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元为曹滴等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曹滴洞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

  古州蛮夷长官司:元为古州八万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古州蛮夷长官司,改属湖广都司辰州卫,同年改属湖广都司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古州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

  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洪武初年置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来属思州宣慰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黎平府。

  新化蛮夷长官司:元为新化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新化蛮夷长官司,改属湖广都司辰州卫,同年改属湖广都司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新化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于长官司置新化府,属布政司;宣德九年(1434)府废,长官司改属黎平府。

  湖耳蛮夷长官司:元为湖耳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新化蛮夷长官司,改属湖广都司辰州卫,同年改属湖广都司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新化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属黎平府。

  亮寨蛮夷长官司:元为亮寨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亮寨蛮夷长官司,改属湖广都司辰州卫,同年改属湖广都司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亮寨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属黎平府。

  欧阳蛮夷长官司:元为欧阳寨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欧阳蛮夷长官司,改属湖广都司辰州卫,同年改属湖广都司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欧阳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属黎平府。

  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元为中林验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属黎平府。

  赤溪腩洞蛮夷长官司:洪武初年置赤溪腩洞蛮夷长官司,来属思州宣慰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赤溪腩洞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属黎平府。

  龙里蛮夷长官司:元为龙里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龙里蛮夷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龙里蛮夷长官司,改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改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属黎平府。

思南府

  思南府:元末析思州宣慰司置思南宣慰司,治龙泉坪。洪武四年(1371)改属四川行省,六年末(1374)复改属湖广行省,二十年(1387)徙治镇远州,二十二年(1389)徙治水德江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废,十二年(1414)分置思南府,属布政司。

  本 辖:府境有都儒、五堡、二坑巡司;石阡府境有板桥巡司,后改属思南府;又有覃韩偏力水土巡司。

  安化县:倚郭。元为水特姜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更名水德江长官司,为倚郭;永乐十二年(1414)仍属思南府,万历三十三年(1605)改置安化县。

  婺川县:元属思南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属镇远州,十七年(1384)之后复改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思南府。

  印江县:元为思印江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仍属思南府,弘治七年(1497)改置印江县。

  蛮夷长官司:倚郭。洪武七年(1374)置蛮夷长官司,来属思南宣慰司,二十二年(1389)为倚郭;永乐十二年(1414)仍属思南府。

  沿河佑溪长官司:元为沿河佑溪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七年(1374)改置沿河佑溪长官司,改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仍属思南府。

  朗溪蛮夷长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朗溪蛮夷长官司,来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乌罗府,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思南府。

  洪安长官司:洪武四年(1371)置洪安长官司,来属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1393)省入水特姜长官司。

  化济长官司:洪武四年(1371)置化济长官司,来属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1393)省入水特姜长官司。

  厥溪蛮夷长官司:洪武十七年(1384)置厥溪蛮夷长官司,来属思南宣慰司,寻废入朗溪蛮夷长官司。

思州府

  思州府:元为思州宣慰司,元末自龙泉坪徙治清江。洪武二年(1369)内附,永乐十一年(1413)废,十二年(1414)分置思州府,属布政司。

  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倚郭。洪武六年(1373)置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为倚郭;永乐十二年(1414)仍属思州府。

  都素蛮夷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都素蛮夷长官司,来属思州宣慰司;十二年(1414)仍属思州府。

  施溪长官司:元为施溪样头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施溪长官司,改属湖广都司沅州卫,永乐十二年(1414)复改属思州府。

  黄道溪长官司:元为黄道溪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黄道溪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仍属思州府。

镇远府

  镇远府:永乐十二年(1414)分思南宣慰司于镇远州置镇远府,属布政司。

  本 辖:元为镇远府属思南宣慰司。洪武四年(1471)降为镇远州,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镇远府,为倚郭,正统三年(1438)省入镇远府。

  镇远县:倚郭。元为金容金达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改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镇远州,正统三年(1438)直属镇远府,弘治十年(1497)改置镇远县,为倚郭。

  施秉县:元为施秉前江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施秉长官司,改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镇远州;正统三年(1438)直属镇远府,九年(1444)改置施秉县,天启元年(1621)废,崇祯四年(1631)复置施秉县,仍属镇远府。

  偏桥长官司:元为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偏桥长官司,改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镇远府。

  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元为邛水县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团罗、得民、晓隘、陂带、邛水五长官司,俱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九年(1396)并团罗、得民、晓隘、陂带四长官司入邛水长官司,并更名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改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镇远府。

  臻剖六洞横坡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臻剖、六洞、横坡三长官司,俱属镇远卫,后合并为臻剖六洞横坡长官司,改属镇远府。

铜仁府

  铜仁府:永乐十二年(1414)分思南宣慰司于铜仁长官司置铜仁府,属布政司。

  铜仁县:倚郭。元为铜仁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铜仁长官司,改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铜仁府,为倚郭;万历二十六年(1598)改置铜仁县。

  省溪长官司:元为省溪坝场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省溪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铜仁府。

  提溪长官司:元为提溪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提溪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铜仁府。

  大万山长官司:元为大万山苏葛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大万山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铜仁府。

  乌罗长官司:元为乌罗龙干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乌罗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于长官司置乌罗府,属布政司;正统三年(1438)府废,长官司改属铜仁府。

  平头著可长官司:元为平头著可通达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平头著可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乌罗府;正统三年(1438)改属铜仁府。

  答意长官司:永乐三年(1405)置答意长官司,来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乌罗府,正统三年(1438)省入平头著可长官司。

  治古寨长官司:永乐三年(1405)置治古寨长官司,来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乌罗府,正统三年 (1438)省入平头著可长官司。

石阡府

  石阡府:永乐十二年(1414)分思州宣慰司于石阡长官司置石阡府,属布政司。

  龙泉县:元为龙泉坪蛮夷军民长官司,为思州宣慰司治,元末废。洪武七年(1374)置龙泉坪长官司,仍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石阡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置龙泉县。

  石阡长官司:倚郭。元为石千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石阡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石阡府,为倚郭。

  苗民长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苗民长官司,来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石阡府。

  葛彰葛商长官司:元为葛彰葛商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葛彰葛商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石阡府。

  水西宣慰司:元为顺元路军民宣抚司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洪武四年(1371)废八番顺元宣慰司,宣抚司更名贵州宣抚司,直属湖广行省,五年(1372)改属四川行省,六年(1373)升为贵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贵州布政司;崇祯三年(1630)更名水西宣慰司,自贵阳府城徙治水西城。

  本 辖:辖水西四十八目,崇祯三年(1630)析水东六目地置镇西卫。司境有沙溪、的澄河巡司,又有黄沙渡、龙谷土巡司。

安顺军民府

  安顺军民府:元为安顺州属普定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为直隶州,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1392)降为散州,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复升为直隶州,属布政司;成化年间自府东徙治普定卫城,万历三十年(1602)升为安顺军民府。

  本 辖:

  宁谷寨长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宁谷寨长官司,来属安顺直隶州,二十五年(1392)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安顺直隶州。

  西堡长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西堡长官司,来属安顺直隶州,二十五年(1392)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安顺直隶州。

普定军民府

  普定军民府:元为普定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普定府,属云南布政司,同年改置普定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十八年(1385)废。

  镇宁州:元属普定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为直隶州,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1392)复降为散州,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后自州东寄治普定卫城,正统三年(1438)复升为直隶州,属贵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1532)徙治安庄卫城,万历三十年(1602)复降为散州,改属安顺军民府。

  十二营长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十二营长官司,来属镇宁直隶州,二十五年(1392)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镇宁州。

  康佐长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康佐长官司,来属镇宁直隶州,二十五年(1392)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镇宁州。

  永宁州:元属普定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为直隶州,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1392)复降为散州,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后自州东偏北寄治普定卫城,正统三年(1438)复升为直隶州,属贵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1532)徙治安南卫城,万历三十年(1602)复降为散州,改属安顺军民府。东偏北有盘江河巡司。

  慕峪长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慕峪长官司,来属永宁直隶州,二十五年(1392)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永宁州。

  顶营长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顶营长官司,来属永宁直隶州,二十五年(1392)改属四川都司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镇宁州。

  普安州:建文年间置贡宁安抚司属四川布政司普安军民府,永乐元年(1403)更名普安安抚司,十三年末(1416)改置普安直隶州,属贵州布政司;万历十四年(1388)自州西北徙治普安卫城,三十年(1602)降为散州,改属安顺军民府。

普安军民府

  普安军民府:元为普安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普安府,属云南布政司,同年改置普安军民府,二十七年(1394)改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三年末(1416)废。

平越军民府

  平越军民府:元为平月蛮夷军民长官司属都云安抚司。明初废,万历二十九年(1601)于平越卫城置平越军民府,属布政司。

  本 辖:

  馀庆县:洪武十七年(1384)置馀庆长官司,来属播州宣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置馀庆县,改属平越军民府。

  瓮安县:洪武初年置瓮水长官司,来属播州宣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置瓮安县,改属平越军民府。

  湄潭县:万历二十九年(1601)于播州宣慰司湄潭置湄潭县,来属平越军民府。

  白泥长官司:元为白泥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播州宣抚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白泥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省入馀庆县。

  草塘安抚司:元为旧州草塘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播州宣抚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草塘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省入瓮安县。

  重安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重安长官司,来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省入瓮安县。

  容山长官司:洪武年间置容山长官司,来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省入湄潭县。

  黄平州:元为黄平府属播州宣抚司。洪武七年(1374)改置黄平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置黄平州,改属平越军民府。

  凯里长官司:嘉靖八年(1529)析清平卫置凯里安抚司,来属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属平越军民府,三十五年(1607)降为凯里长官司。

  杨义长官司:洪武十四年(1381)置杨义长官司,来属平越卫,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属平越军民府。

军事卫所

  贵州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贵州都指挥使来自司,治贵州宣慰司(贵阳府)。

  贵州卫:洪武四年末(1372)置贵州卫于贵州宣慰司(贵阳府)。

  贵州前卫: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贵州前卫于贵州宣慰司(贵阳府)。

  平越军民卫:洪武十四年(1381)置平越守御千户所于平月长官司,属四川都司,十五年(1382)升置平越卫360百科,十七年(1384)改置平越军民卫,寻改属都司。

  普安军民卫:洪武十五年(1382)置普安卫于普安路西(普安州),属云南都资孔鱼项屋青觉行司,后改属都司,区无至过矿就对二十二年(1389)改置普安军民卫。

  乐民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乐民守御千户所。

  平夷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平夷守御千户所。

  安南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安南守御千户所。

  安龙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安龙守御千户所。

  普定赶活命军民卫:洪武十五年(1382)置普定卫于阿卜达(安顺军民府),属四川都司,同年改置普定军民卫,正统三年(1438)改属都司。

  安庄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庄卫于镇宁州西(后为镇宁州)。

  关索岭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关索岭守御千户所。

  安南卫:洪武十五年(1382)置尾洒卫于永宁州西偏南尾洒(后为则步群伟诗运永宁州),寻废,二十三年末(1391)置安南卫。

  新子责径念兴千户所:弘治八年(1495)置新兴守御千户所。

  新城千户所:弘治八年(1495)置新城守御千户所。

  查城站千户所:议肉军度放皮轻运题天启年间置查城站千鱼包行视府户所。

  都匀军民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废都匀安抚司,置都匀卫,二十九年(1396)改置都匀军民卫。

  龙里军民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龙里卫于龙里长官司,二十九年(1396)改置龙里军民卫。

  率何适非银大平伐长官司:洪武十九年(1处审末亚秋成路看限386)置大平伐长官司,属贵州卫,二十八年(1395)改属龙里卫。

  平伐长官司:元为平较论杆化低叶队脚格完依伐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新添葛关衡延买特蛮安抚司。洪武十五年杆室酸接析(1382)改置平伐长官司,改属贵州卫,二十八年(1395)改属龙里卫,万历十四年(1588)省入新贵县。

  新添卫房为久士手: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新添守御千户所于新添长官司,属贵州卫,二十三年(1390)升置新添卫。

  新添长官司:倚郭。洪武四年(1371)置新添长官司,属贵州卫,后改属新添卫。

  小平伐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小平伐长官司,属贵州卫,二十三年(1390)改属龙里卫,二十九年(1396)改属新添卫。

  把平寨长官司:洪武十五年担鲁律死基心(1382)置把平寨长官司括星求,属贵州卫,二十三年(1390)改属龙里卫,二十九年(1396)改属新添卫。

  丹平长官司:洪武三十年(1397)置丹平长官司,寻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丹平长官司。

  丹行长官司:洪武三十年(1397生封钢吧血)置丹行长官司,寻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丹平长官司。

  毕节卫:洪武十七年(1384)置毕节卫。

  七星关后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七星关守御后千户所于毕节卫西,属乌撒卫,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毕节卫。

  赤水卫: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赤水卫。

  赤水前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赤水前千户所。

  阿落密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阿落密守御千户所。

  摩尼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摩尼守御千户所。

  白撒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白撒守御千户所。

  层台卫: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层台卫于毕节卫东北,二十七年(1394)废。

  威清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析贵州卫置威清卫于威清站。万历三十年(1602)并属安顺军民府节制。

  平坝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平坝卫。万历三十年(1602)并属安顺军民府节制。

  镇西卫:崇祯三年(1630)析贵州宣慰司水东地置镇西卫。并属安顺军民府节制。

  威武千户所:崇祯三年(1630)析贵州宣慰司水东地置威武守御千户所。

  赫声千户所:崇祯三年(1630)析贵州宣慰司水东地置赫声守御千户所。

  柔远千户所:崇祯三年(1630)析贵州宣慰司水东地置柔远守御千户所。

  定远千户所:崇祯三年(1630)析贵州宣慰司水东地置定远守御千户所。

  古州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古州卫于古州蛮夷长官司,寻废。

  敷勇卫:元为落邦扎佐蛮夷军民长官司属顺元路军民宣抚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札佐长官司,崇祯三年(1630)改置敷勇卫。

  於襄千户所:元为青山远地蛮夷军民长官司属顺元路军民宣抚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青山长官司,崇祯三年(1630)改置於襄守御千户所。

  息烽千户所:崇祯三年(1630)析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和底寨司一部置息烽守御千户所。

  濯灵千户所:崇祯三年(1630)析贵州宣慰司水东地置濯灵守御千户所。

  修文千户所:崇祯三年(1630)置修文守御千户所。

  清平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清平卫于清平长官司(后为清平县)北一里。万历二十九年(1601)并属平越军民府节制。

  清平中左千户所:嘉靖十二年(1533)徙清平卫中左千户所于清平县。

  兴隆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兴隆卫。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属平越军民府节制。

  乌撒卫(在四川):洪武十五年(1382)置乌撒卫于乌撒府,属云南都司,洪武十六年属四川布政使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贵州都司。

  乌撒后千户所:永乐二年(1404)置乌撒后千户所。

  永宁卫(在四川):洪武四年末(1372)置永宁卫。

  普市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析永宁宣抚司置普市守御千户所。

  黄平千户所:洪武十一年(1378)置黄平守御千户所于黄平长官司城西北,十五年(1382)升置黄平卫,同年复降为黄平守御千户所。

  重安千户所:弘治元年(1488)置重安守御千户所于重安长官司。

  历任贵州布政使

共有 60 笔资料: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别

  卸任资讯

  备注

  1

  贺长庚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廿一日(1793,9,25)

  任

  嘉庆二年七月三日(1797,8,24)调山西布政使


  2

  常明

  嘉庆二年七月三日(1797,8,24)

  任

  嘉庆六年七月九日(1801,8,17)调黔抚


  3

  百龄

  嘉庆六年七月九日(1801,8,17)

  任

  嘉庆七年八月十一日(1802,9,7)缘事解任


  4

  百龄

  嘉庆七年九月九日(1802,10,5)

  署

  嘉庆七年十二月廿四日(1803,1,17)调云南布政使


  5

  公峩

  嘉庆七年十二月廿四日(1803,1,17)

  任

  嘉庆九年十月十八日(1804,11,19)缘事革职

  以广西按察使任内有失

  6

  衡龄

  嘉庆九年十月十八日(1804,11,19)

  任

  嘉庆十年十月廿二日(1805,12,12)调广东布政使


  7

  李长森

  嘉庆十年十月廿二日(1805,12,12)

  任

  嘉庆十三年九月廿六日(1808,11,14)缘事革职到京候旨


  8

  陈预

  嘉庆十三年九月廿六日(1808,11,14)

  任

  嘉庆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1810,12,10)调广西布政使


  9

  齐布森

  嘉庆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1810,12,10)

  调

  嘉庆十八年七月三日(1813,7,29)调光禄寺卿


  10

  福昂

  嘉庆十八年七月三日(1813,7,29)

  任

  嘉庆十九年正月廿一日(1814,2,10)调浙江布政使


  11

  常发祥

  嘉庆十九年正月廿一日(1814,2,10)

  任

  嘉庆十九年十月廿七日(1814,12,8)调光禄寺卿


  12

  庆格

  嘉庆十九年十月廿九日(1814,12,10)

  任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廿九日(1815,1,9)调江宁布政使


  13

  史致光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廿九日(1815,1,9)

  任

  嘉庆廿二年五月廿七日(1817,7,11)调闽抚


  14

  毓岱

  嘉庆廿二年五月廿七日(1817,7,11)

  任

  嘉庆廿四年九月廿九日(1819,11,16)调巡抚


  15

  富信

  嘉庆廿四年九月廿九日(1819,11,16)

  任

  道光二年正月五日(1822,1,27)命到京


  16

  糜奇瑜

  道光二年正月五日(1822,1,27)

  调

  道光三年十月廿八日(1823,11,30)调太仆寺卿


  17

  吴荣光

  道光三年十月廿八日(1823,11,30)

  任

  道光五年十月一日(1825,11,10)回籍省亲解任


  18

  富呢扬阿

  道光五年十月一日(1825,11,10)

  任

  道光五年十二月十九日(1826,1,26)调湖南布政使


  19

  刘斯嵋

  道光五年十二月十九日(1826,1,26)

  任

  道光六年二月日丁母忧

  未到任,离职根据济南府志卷37页60

  20

  祁������

  道光六年三月四日(1826,4,10)

  任

  道光九年三月廿四日(1829,4,27)调刑部右侍郎


  21

  鄂顺安

  道光九年三月廿四日(1829,4,27)

  任

  道光十一年二月十日(1831,3,23)调盛京刑部侍郎


  22

  孔昭虔

  道光十一年二月十日(1831,3,23)

  调

  道光十二年二月一日(1832,3,2)因病开缺


  23

  麟庆

  道光十二年二月一日(1832,3,2)

  任

  道光十三年正月廿五日(1833,3,16)调鄂抚


  24

  额腾伊

  道光十三年正月廿五日(1833,3,16)

  任

  道光十六年七月廿三日(1836,9,3)卒

  离职根据军机处档072193号

  25

  庆禄

  道光十六年八月五日(1836,9,15)

  任

  道光廿年二月十五日(1840,3,18)因病解任


  26

  李象鹍

  道光廿年二月十五日(1840,3,18)

  任

  道光廿四年二月廿一日(1844,4,8)同上


  27

  罗绕典

  道光廿四年二月廿一日(1844,4,8)

  任

  道光廿九年闰四月六日(1849,5,27)调鄂抚


  28

  骆秉章

  道光廿九年闰四月六日(1849,5,27)

  任

  道光廿九年七月廿五日(1849,9,11)调云南布政使


  29

  张集馨

  道光廿九年七月廿五日(1849,9,11)

  任

  道光廿九年十二月五日(1850,1,17)调甘肃布政使


  30

  吴式芬

  道光廿九年十二月五日(1850,1,17)

  调

  咸丰元年五月廿三日(1851,6,22)调陕西布政使


  31

  吕佺孙

  咸丰元年五月廿三日(1851,6,22)

  任

  咸丰四年正月十九日(1854,2,16)调闽抚


  32

  炳纲

  咸丰四年正月十九日(1854,2,16)

  署

  咸丰六年二月廿四日(1856,3,30)命到京


  33

  王成璐

  咸丰六年二月廿四日(1856,3,30)

  署

  咸丰六年四月八日(1856,5,11)因病解任


  34

  沈棣辉

  咸丰六年四月八日(1856,5,11)

  任

  咸丰六年四月廿六日(1856,5,29)开缺,暂署广东按察使

  由广东按察使迁,未到任,实四月十四日卒(咸丰六年六月奏摺档,页185)

  35

  文谦

  咸丰六年四月廿六日(1856,5,29)

  任

  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三日(1856,12,10)因病解任


  36

  海瑛

  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三日(1856,12,10)

  任

  同治二年五月十三日(1863,6,28)因病解职


  37

  龚自闳

  同治二年五月十三日(1863,6,28)

  任

  同治三年四月十二日(1864,5,17)开缺送部引见


  38

  裕麟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1864,5,18)

  任

  同治四年十月九日(1865,11,26)因病开缺


  39

  贾臻

  同治四年十月十日(1865,11,27)

  任

  同治四年十二月廿七日(1866,2,12)命到京


  40

  兆琛

  同治四年十二月廿七日(1866,2,12)

  任

  同治五年十月廿二日(1866,11,28)调湖南布政使


  41

  严树森

  同治五年十月廿二日(1866,11,28)

  任

  同治六年八月十八日(1867,9,15)缘事革职


  42

  黎培敬

  同治六年八月十八日(1867,9,15)

  署



  43

  黎培敬

  同治七年七月廿五日(1868,9,11)

  任

  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10,12)调巡抚

  实授

  44

  林肇元

  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10,12)

  任

  光绪七年八月十三日(1881,10,5)同上


  45

  沈应奎

  光绪七年八月十三日(1881,10,5)

  任

  光绪九年十月六日(1883,11,5)缘事革职

  以陕西按察使任内有失

  46

  李用清

  光绪九年十月六日(1883,11,5)

  任

  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1885,7,24)到京另候简用


  47

  曾纪凤

  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1885,7,24)

  任

  光绪十三年二月廿五日(1887,3,19)调云南布政使


  48

  李元度

  光绪十三年二月廿五日(1887,3,19)

  任

  光绪十三年九月廿七日(1887,11,12)卒

  离职根据清史列传卷76页34、续碑传集卷39页3,光绪十三年十月(下)月摺档

  49

  史念祖

  光绪十三年十月十八日(1887,12,2)

  任

  光绪十五年十月六日(1889,10,29)调云南布政使


  50

  王德榜

  光绪十五年十月六日(1889,10,29)

  任

  光绪十九年三月七日(1893,4,22)卒

  实二月十二日卒(光绪十九年三月(上)月摺档)

  51

  嵩昆

  光绪十九年三月八日(1893,4,23)

  任

  光绪廿一年闰五月十五日(1895,7,7)调巡抚


  52

  岑毓宝

  光绪廿一年闰五月十六日(1895,7,8)

  任

  光绪廿一年六月三日(1895,7,24)调云南布政使

  未到任

  53

  唐树森

  光绪廿一年六月三日(1895,7,24)

  任

  光绪廿一年十二月十六日(1896,1,30)卒

  离职根据续碑传集卷39页8

  54

  邵积诚

  光绪廿二年正月十三日(1896,2,25)

  任

  光绪廿九年正月廿九日(1903,2,26)在籍丁忧(请假两个月回籍省亲,母正月廿九日卒)

  离职根据军机处档154548号

  55

  曹鸿勋

  光绪廿九年二月廿九日(1903,3,27)

  任

  光绪卅一年正月十三日(1905,2,16)调湖南布政使


  56

  袁开第

  光绪卅一年正月十三日(1905,2,16)

  任

  光绪卅二年十月十五日(1906,11,30)卒

  离职根据光绪朝宫中档第23辑页758-759

  57

  兴禄

  光绪卅二年十一月四日(1906,12,19)

  任

  光绪卅三年八月四日(1907,9,11)缘事革职


  58

  松堮

  光绪卅三年八月四日(1907,9,11)

  任

  宣统元年九月十五日(1909,10,28)同上


  59

  沈瑜庆

  宣统元年九月十七日(1909,10,30)

  任

  宣统三年四月十五日(1911,5,13)调河南布政使


  60

  王乃徵

  宣统三年四月十五日(1911,5,13)

  调



  历任贵州按察使

共有 83 笔资料: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别

  卸任资讯

  备注

  1

  常明

  乾隆六十年七月十七日(1795,8,31)

  任

  嘉庆元年七月十七日(1796,8,19)丁母忧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一),页195

  2

  尼堪巴图鲁

  嘉庆元年七月十七日(1796,8,19)

  调

  嘉庆元年十一月卅日(1796,12,28)年力就衰留京以部员用

  离职根据嘉庆元年十一月(下)起居注册

  3

  常明

  嘉庆元年十一月卅日(1796,12,28)

  署

  嘉庆二年七月三日(1797,8,24)调布政使


  4

  张继辛

  嘉庆二年七月三日(1797,8,24)

  调

  嘉庆三年七月十七日(1798,8,28)卒

  离职根据嘉庆三年七月长编总档

  5

  方昂

  嘉庆三年七月十七日(1798,8,28)

  任

  嘉庆四年八月十五日(1799,9,14)调江苏布政使


  6

  成宁

  嘉庆四年八月十五日(1799,9,14)

  任

  嘉庆五年十月廿一日(1800,12,7)调湖北按察使


  7

  张长庚

  嘉庆五年十月廿一日(1800,12,7)

  调

  嘉庆七年八月十一日(1802,9,7)缘事革职


  8

  董教增

  嘉庆七年八月十一日(1802,9,7)

  调

  嘉庆九年六月一日(1804,7,7)调四川布政使


  9

  李长森

  嘉庆九年六月一日(1804,7,7)

  任

  嘉庆十年十月廿二日(1805,12,12)调布政使


  10

  宋镕

  嘉庆十年十月廿二日(1805,12,12)

  任

  嘉庆十一年四月廿二日(1806,6,8)母老回京任职


  11

  朱栋

  嘉庆十一年四月廿二日(1806,6,8)

  任

  嘉庆十二年三月廿三日(1807,4,30)调河南按察使


  12

  查淳

  嘉庆十二年三月廿三日(1807,4,30)

  任

  嘉庆十三年九月廿六日(1808,11,14)调江西按察使


  13

  敦柱

  嘉庆十三年九月廿六日(1808,11,14)

  任

  嘉庆十四年五月二日(1809,6,14)调广西按察使


  14

  翁元圻

  嘉庆十四年五月二日(1809,6,14)

  任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调湖南布政使


  15

  伊汤安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

  任

  嘉庆十九年六月三日(1814,7,19)调云南按察使


  16

  史致光

  嘉庆十九年六月三日(1814,7,19)

  调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廿九日(1815,1,9)调布政使


  17

  张晖吉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廿九日(1815,1,9)

  任

  嘉庆廿年二月廿八日(1815,4,7)调浙江按察使


  18

  广庆

  嘉庆廿年二月廿八日(1815,4,7)

  调

  嘉庆廿年十二月二日(1815,12,31)缘事降调

  以浙江按察使任内有失

  19

  李尧栋

  嘉庆廿年十二月二日(1815,12,31)

  任

  嘉庆廿年十二月四日(1816,1,2)调江苏按察使

  未到任

  20

  毓岱

  嘉庆廿年十二月四日(1816,1,2)

  调

  嘉庆廿二年五月廿七日(1817,7,11)调布政使


  21

  玉辂

  嘉庆廿二年五月廿七日(1817,7,11)

  署

  嘉庆廿二年九月十二日(1817,10,22)调广东按察使


  22

  韩文绮

  嘉庆廿二年九月十二日(1817,10,22)

  调

  嘉庆廿二年十一月廿二日(1817,12,29)调四川按察使


  23

  富信

  嘉庆廿二年十一月廿二日(1817,12,29)

  调

  嘉庆廿四年九月廿九日(1819,11,16)调布政使


  24

  程赞宁

  嘉庆廿四年九月廿九日(1819,11,16)

  任

  道光元年八月廿七日(1821,9,22)调山西按察使

  为避宣宗讳,后改名程赞清

  25

  景谦

  道光元年八月廿七日(1821,9,22)

  任

  道光三年二月一日(1823,3,13)调湖南布政使


  26

  苏成额

  道光三年二月一日(1823,3,13)

  调

  道光三年二月十五日(1823,3,27)调河南按察使

  未到任

  27

  祥德

  道光三年二月十五日(1823,3,27)

  调

  道光三年十二月廿四日(1824,1,24)因病解任


  28

  宋如林

  道光三年十二月廿四日(1824,1,24)

  调

  道光五年正月卅日(1825,3,19)因病解任


  29

  李澐

  道光五年正月卅日(1825,3,19)

  调

  道光五年十一月四日(1825,12,13)同上


  30

  严如煜

  道光五年十一月四日(1825,12,13)

  任

  道光六年正月二日(1826,2,8)调陕西按察使


  31

  何金

  道光六年正月二日(1826,2,8)

  任

  道光九年十二月廿六日(1830,1,20)在途病故

  离职根据道光十年正月外纪档,页161

  32

  徐镛

  道光十年正月廿六日(1830,2,19)

  任

  道光十年八月廿六日(1830,10,12)调顺天府府尹


  33

  吴邦庆

  道光十年八月廿六日(1830,10,12)

  任

  道光十年八月廿七日(1830,10,13)调署漕运总督

  由少詹事迁,未到任

  34

  李文耕

  道光十年八月廿七日(1830,10,13)

  调

  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廿五日(1833,2,14)年老休致


  35

  吴杰

  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廿五日(1833,2,14)

  任

  道光十三年二月一日(1833,3,21)调顺天府府尹


  36

  王瑞徵

  道光十三年二月一日(1833,3,21)

  任

  卒

  未到任

  37

  杨殿邦

  道光十三年二月八日(1833,3,28)

  任

  道光十六年七月三日(1836,8,14)调山西布政使


  38

  唐鉴

  道光十六年七月三日(1836,8,14)

  调

  道光十八年二月三日(1838,2,26)调浙江布政使


  39

  李象鹍

  道光十八年二月三日(1838,2,26)

  调

  道光廿年二月十五日(1840,3,18)调布政使


  40

  文纶

  道光廿年二月十五日(1840,3,18)

  任

  道光廿年十二月八日(1840,12,31)缘事革职

  以长芦运司任内有失

  41

  李钧

  道光廿年十二月十一日(1841,1,3)

  任

  道光廿三年三月廿六日(1843,4,25)调大理寺少卿

  服阕,离职根据传包

  42

  吴振棫

  道光廿三年三月廿六日(1843,4,25)

  任

  道光廿八年八月十六日(1848,9,13)调山西布政使


  43

  武棠

  道光廿八年八月十七日(1848,9,14)

  任

  道光卅年八月廿三日(1850,9,28)调江苏布政使


  44

  孔庆鍸

  道光卅年八月廿三日(1850,9,28)

  调

  咸丰五年六月廿八日(1855,8,10)因病解任


  45

  桑春荣

  咸丰五年六月廿八日(1855,8,10)

  任

  咸丰六年三月二日(1856,4,6)调云南布政使


  46

  潘楷

  咸丰六年三月二日(1856,4,6)

  任

  咸丰七年六月廿九日(1857,8,18)命到京


  47

  福连

  咸丰七年六月廿九日(1857,8,18)

  任

  咸丰八年六月廿四日(1858,8,3)因病出缺

  离职根据咸丰八年七月奏摺档,页058

  48

  王庭兰

  咸丰八年七月十四日(1858,8,22)

  任

  咸丰九年三月卅日(1859,5,2)留安徽剿匪


  49

  贾洪诏

  咸丰九年三月卅日(1859,5,2)

  任

  咸丰十年三月廿六日(1860,4,16)调云南布政使


  50

  龚自闳

  咸丰十年三月廿六日(1860,4,16)

  任

  同治二年五月十三日(1863,6,28)调布政使


  51

  裕麟

  同治二年五月十三日(1863,6,28)

  任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1864,5,18)同上


  52

  承龄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1864,5,18)

  任

  同治四年八月十八日(1865,10,7)卒


  53

  席宝田

  同治四年八月十八日(1865,10,7)

  任

  同治六年二月十八日(1867,3,23)开缺养亲


  54

  葆亨

  同治六年二月十九日(1867,3,24)

  任

  同治九年七月廿三日(1870,8,19)调福建按察使


  55

  林肇元

  同治九年七月廿三日(1870,8,19)

  任

  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10,12)调布政使


  56

  余思枢

  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10,12)

  任

  光绪三年十一月廿九日(1878,1,2)调山东布政使


  57

  吴德溥

  光绪三年十一月廿九日(1878,1,2)

  任

  光绪六年十二月十五日(1881,1,14)调云南布政使


  58

  易佩绅

  光绪六年十二月十五日(1881,1,14)

  任

  光绪八年十一月十一日(1882,12,20)调山西布政使


  59

  曾纪凤

  光绪八年十一月十一日(1882,12,20)

  任

  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1885,7,24)调布政使


  60

  李元度

  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1885,7,24)

  任

  光绪十三年二月廿五日(1887,3,19)同上


  61

  马丕瑶

  光绪十三年二月廿五日(1887,3,19)

  任

  光绪十三年八月卅日(1887,10,16)调广西布政使


  62

  廖寿丰

  光绪十三年九月一日(1887,10,17)

  任

  光绪十四年四月廿一日(1888,5,31)调浙江按察使


  63

  叶永元

  光绪十四年四月廿一日(1888,5,31)

  任



  64

  贺良桢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1889,1,12)

  任

  光绪十五年三月日卒

  入觐病殁京邸

  65

  田国俊

  光绪十五年三月十八日(1889,4,17)

  任

  光绪十六年四月五日(1890,5,23)终养解职


  66

  黄槐森

  光绪十六年四月五日(1890,5,23)

  任

  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一日(1892,3,9)调广西布政使


  67

  唐树森

  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一日(1892,3,9)

  任

  光绪廿一年六月三日(1895,7,24)调布政使


  68

  邵积诚

  光绪廿一年六月三日(1895,7,24)

  任

  光绪廿二年正月十三日(1896,2,25)同上


  69

  文海

  光绪廿二年正月十三日(1896,2,25)

  任

  光绪廿二年二月十日(1896,3,23)调驻藏办事大臣

  由云南迤东道迁,未到任

  70

  李希莲

  光绪廿二年二月十一日(1896,3,24)

  任

  光绪廿三年九月三日(1897,9,28)调陕西布政使


  71

  玉恒

  光绪廿三年九月三日(1897,9,28)

  任

  光绪廿五年九月十六日(1899,10,20)调奉天府府尹


  72

  陈庆滋

  光绪廿五年九月十六日(1899,10,20)

  任

  光绪廿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99,12,19)因病解职


  73

  林绍年

  光绪廿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99,12,19)

  任

  光绪廿七年三月三日(1901,4,21)调云南布政使


  74

  曹鸿勋

  光绪廿七年三月四日(1901,4,22)

  任

  光绪廿九年二月廿九日(1903,3,27)调布政使


  75

  全楙绩

  光绪廿九年二月廿九日(1903,3,27)

  调

  光绪卅二年三月十一日(1906,4,4)开缺


  76

  兴禄

  光绪卅二年三月十二日(1906,4,5)

  任

  光绪卅二年十一月四日(1906,12,19)调布政使


  77

  松堮

  光绪卅二年十一月四日(1906,12,19)

  任

  光绪卅三年八月四日(1907,9,11)同上


  78

  关以镛

  光绪卅三年八月四日(1907,9,11)

  任

  光绪卅三年九月十二日(1907,10,18)缘事开缺以简缺道员归部铨选


  79

  杨文鼎

  光绪卅三年九月十二日(1907,10,18)

  任

  光绪卅四年二月十二日(1908,3,14)调湖北按察使


  80

  常裕

  光绪卅四年二月十二日(1908,3,14)

  任

  光绪卅四年十二月卅日(1909,1,21)因病解职


  81

  王正雅

  光绪卅四年十二月卅日(1909,1,21)

  任

  宣统元年四月十六日(1909,6,3)丁忧开缺仍留滇带边军


  82

  严隽熙

  宣统元年四月十六日(1909,6,3)

  任

  宣统元年九月十五日(1909,10,28)缘事革职


  83

  文徵

  宣统元年九月十七日(1909,10,30)

  任



  历任贵州学政

共有 45 笔资料: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别

  卸任资讯

  备注

  1

  谈祖绶

  乾隆六十年八月十八日(1795,9,30)

  任



  2

  彭希濂

  嘉庆三年八月十一日(1798,9,20)

  任

  嘉庆五年六月日丁母忧

  离职根据国史列传卷78页5

  3

  周锷

  嘉庆五年六月廿七日(1800,8,17)

  任



  4

  陆以庄

  嘉庆六年八月八日(1801,9,15)

  任



  5

  顾皋

  嘉庆九年八月八日(1804,9,11)

  任



  6

  钱学彬

  嘉庆十二年八月廿一日(1807,9,22)

  任



  7

  胡枚

  嘉庆十五年八月廿二日(1810,9,20)

  任



  8

  李宗昉

  嘉庆十八年八月九日(1813,9,3)

  任

  嘉庆十九年七月三日(1814,8,17)回京供职

  离职根据嘉庆朝起居注册十九年七月(上)

  9

  程德楷

  嘉庆十九年七月三日(1814,8,17)

  任



  10

  张輶

  嘉庆廿一年六月卅日(1816,7,24)

  任



  11

  裘元善

  嘉庆廿四年九月五日(1819,10,23)

  任



  12

  戚人镜

  道光元年四月九日(1821,5,10)

  任

  道光元年十二月十二日(1822,1,4)入直上书房

  离职根据道光元年十二月长编总档

  13

  钱宝琛

  道光元年十二月十二日(1822,1,4)

  任

  道光三年正月日奔丧(二年十一月丁母忧)

  离职根据颐寿老人年谱,页9、传包

  14

  程恩泽

  道光三年二月三日(1823,3,15)

  任

  道光五年八月三日(1825,9,14)调湖南学政


  15

  许乃普

  道光五年八月三日(1825,9,14)

  任



  16

  胡达源

  道光八年八月三日(1828,9,11)

  任



  17

  陈宪曾

  道光十一年八月二日(1831,9,7)

  任



  18

  贾克慎

  道光十四年八月二日(1834,9,4)

  任



  19

  王庆云

  道光十七年八月二日(1837,9,1)

  任



  20

  钟裕

  道光廿年八月二日(1840,8,28)

  任



  21

  胡家玉

  道光廿三年八月二日(1843,9,25)

  任



  22

  何桂珍

  道光廿六年八月四日(1846,9,23)

  任

  道光廿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46,12,28)丁父忧

  离职根据道光廿六年十一月长编总档

  23

  丁嘉葆

  道光廿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46,12,28)

  任

  道光廿八年六月廿九日(1848,7,29)卒

  离职根据道光廿八年七月外纪档,页098

  24

  翁同书

  道光廿八年七月廿一日(1848,8,19)

  任



  25

  黄统

  咸丰二年八月六日(1852,9,19)

  任

  咸丰四年十一月廿三日(1855,1,11)因病开缺

  离职根据咸丰四年十一月分上谕档,页00179

  26

  鲍源深

  咸丰四年十一月廿三日(1855,1,11)

  任



  27

  黄图南

  咸丰八年八月三日(1858,9,9)

  任



  28

  陆仁恬

  咸丰十一年八月三日(1861,9,7)

  任



  29

  黎培敬

  同治三年八月一日(1864,9,1)

  任

  同治六年八月十八日(1867,9,15)调署布政使


  30

  廖坤培

  同治六年八月十八日(1867,9,15)

  任



  31

  刘青照

  同治九年八月一日(1870,8,27)

  任

  同治十一年八月廿五日(1872,9,27)丁父忧

  离职根据同治十一年九月(下)月摺档(父於八月廿一日在署卒)

  32

  韦业祥

  同治十一年九月廿六日(1872,10,27)

  任



  33

  张登瀛

  光绪二年八月一日(1876,9,18)




  34

  林国柱

  光绪五年八月一日(1879,9,16)

  任



  35

  孙宗锡

  光绪八年八月一日(1882,9,12)

  任

  光绪九年八月廿五日(1883,9,25)缘事开缺


  36

  杨文莹

  光绪九年八月廿五日(1883,9,25)

  任



  37

  陈荣昌

  光绪十四年八月一日(1888,9,6)

  任



  38

  叶在琦

  光绪十七年八月一日(1891,9,3)

  任



  39

  严修

  光绪廿年八月一日(1894,8,31)

  任



  40

  傅增淯

  光绪廿三年八月一日(1897,8,28)

  任



  41

  赵惟熙

  光绪廿六年九月十日(1900,11,1)

  任



  42

  朱福铣

  光绪廿九年八月一日(1903,9,21)

  任

  光绪卅二年四月二日(1906,4,25)裁缺


  43

  陈荣昌

  光绪卅二年四月廿日(1906,5,13)

  署



  44

  柯劭忞

  光绪卅三年正月廿四日(1907,3,8)

  署

  光绪卅四年五月廿四日(1908,6,22)命到京


  45

  陈骧

  光绪卅四年五月廿四日(1908,6,22)

  署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