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坦宝力格,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来自。现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民族学系教授、360百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 中文名称 阿拉坦宝力格
- 民族 蒙古族
- 毕业院校 日本北海道大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 职业 教师
个人经历
1984年-1988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 获学士学位
1988年-1991年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2000年-2003年 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院博士生 获博士学位
1991年9月-1998年4月 内蒙古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厅业务员
2003年3月-2003年9月 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2003年10月-2007年6月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民族学系副教授
2007年7究迫划某月-至今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教授
2008年9月-2来自009年3月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蒙古与内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9年9360百科月-2010年1月台湾政治刑周预地红亚法大学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系客花座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
中百正风待宽沿国蒙古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环境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乱办笔短员会会员。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写作、生态人类学
硕士生课程:民族学研究方法、环境人类学专题
博士生课程:游牧民审富米远内际备要还段族社会文化研究、族群、民族与民族主义
研究领域
文化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北方民族、牧区
科研项目
(1)2016年-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草原牧区资源开发与文化调适创新理论研究"(16AMZ010);
(2)2来自014年-2015年内蒙古社会无断科学规划项目"新巴尔虎右旗莫能塔拉嘎查蒙古族社会文化传承与变迁(MZWHD2014-11);
(3)2012360百科年-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却均均永见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内蒙古草原牧区工矿开发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证研凯木压较队究"(12JJD740001);
(4)2011年-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内蒙古草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状况调查研究"(11YJA850001);
(5)2005年-20任承形穿者07年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研究项目"对内蒙古游牧社区市场经济化的生态人类学研究"(05XMZ028);
著作
(1)《蒙古族审美观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放损仍流且则洲向2月;
(2)盟础号《游牧生态与市场经济》(阿拉坦宝力格等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3)《当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研究》(阿拉坦宝力格等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4)《生态人类学导论》表福(秋道智弥等编,阿拉坦宝力格译),内蒙古大伯学出版社2008年4月。
(5)议破让阳起判请者投《语言人类学导论》(宫冈伯人编,阿拉坦宝力格、兴安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伯试宜征校护政2007年12月;
(6)『南北モンゴルカトリック教会の研究』(芝山豊编)、士河针办较位迫仍日本文化共生研究会、2008年5月;
(7)《蒙古民族饮药银殖怕场食文化》(冯雪琴, 阿拉坦宝力格编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菜4月;
(8)《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化块国受育究》(呼日勒沙主编族映),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9)『北の民の人类学』(煎本孝编著)、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7年1月;
学术论文
(1)论草原牧区现代化本项包核轻黄围不迅进程中健全生态安全机制的必要性,《中南民族片上画周至医问贵随村大学》,2017年4月;
(2)论全球化时代传承文化遗产的意义,《游牧文化遗产研究》(蒙古国),2016年;
(3)生态文明建设与干旱区域水资源管理的人类学思考,谭宏、徐杰舜主编《人类学与江河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4)都市と食料供给、灾害対応能力:元朝上都の兴亡に关する生态史学的考察,大阪大学GLOCOLブックレット16、思沁夫编『モンゴルの食と生业の现在』、2014年;
(5)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社会生态负效应,《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6)元上都遗址的生态人类学启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7)牧区人类学研究中的理论表述,《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2期;
(8)论宗教隐喻中的社会政治结构--阿巴嘎旗田野调查为例,《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9)论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游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参与--对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的发展战略思考,《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
(11)日本的生态、文化、人类学学者观察的蒙古地域,蒙古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民族研究》,2011年总第20卷,(原载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2)一名向导的命运,《蒙藏季刊》(台湾),2010年第4期;
(13)从游牧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时候--演变中的"牧区大寨"神话故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4)牧区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对一个蒙古族牧民村落的人类学考察,胡春惠、徐杰舜主编《少数民族--中国的一个政治元素》,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年5月;
(15)牧民讲述的市场经济化进程,小长谷有纪等主编《干旱区生态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6;
(16)论干旱戈壁地区游牧生活方式的历史文化定位,《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3月;
(17)祭祀游艺的人类学研究--以蒙古族祭敖包为例,马永真等主编《论草原文化》(三),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
(18)牧民村落里的天主教堂,徐杰舜、许宪隆主编《人类学与乡土中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试论蒙古族敖包祭祀--信仰和生态适应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2月;
(20)モンゴルにおける「カーヴィヤーダルシャ」の影响について,『日本モンゴル学会纪要』(日本),2003年。
获奖情况
(1)201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阿拉坦宝力格等著《当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2)2012年"生态人类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