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小麦线虫病

小麦线所阶研先供担号虫病又名"粒线虫病",俗名"浪当子""辣椒子""马兰子""萝卜子",是由小麦线虫引起、发生在小麦或者黑麦夫曲跑望(有时也发生在大麦、燕)的病害,是中国国内植物检疫的主要对象。该病能使麦苗变黄、皱缩;成株期叶片严重卷曲,茎秆肿大弯曲;穗期麦粒成为虫瘿,短而圆,深绿色,后为栗褐色。

小麦线虫病为小麦的主要病害,它的分布很广,遍及长江、黄河及淮河流域来自的24省,其中以淮河流域为最重。小麦线虫以虫瘿混在麦种、肥料中或散落田间,种子是浸染的主要来源。据试验,当麦种含瘿量为0.1-1%时,能造成田间发病率2-19%,损失产量2-14%。土壤干旱,播种过迟,发360百科芽慢,发生重;水旱轮作地区发生轻。解放前,中镇号奏未早主基率国小麦因小麦线虫病的为害,每年减产约2.5亿多千克。

防治方法是建立无病留种田;汰除虫瘿;用清水或泥水,盐水选种;施用腐熟堆肥。

  • 中文名称 小麦线虫病
  • 外文名称 Wheat nematode disease
  • 别名 粒线虫病、浪当子、辣椒子、马兰子、萝卜子
  • 为害作物 小麦、黑麦、大麦、燕麦
  • 为害部位 叶、茎、穗

病原特征

 龙衡普前有实抗 小麦线虫病病原为小麦线虫(Anguina tritici (Steinb.) Filip. et Stekn.科花云话先烈农帝翻)的一生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虫期。卵长圆形或蚕茧状。幼虫细长如线,头部钝圆,尾部尖,白色,象蛔虫。大小(658-715)微米×(15-20)微米。在花器内所形成成虫大小因雌雄而异,雌虫长来自3.5-4毫米,宽约168微米,雄虫长2-2.5毫米,且较雌虫略窄。卵长椭圆形,大小(73-14)微米×(33-66)微米。成甲审虫身体细长,雌成虫较肥大,多卷曲,雄成虫较细小360百科,不卷曲,在绿色肥大未成熟的虫瘿内可以看到。

  幼虫发育为成虫后,交配产卵,又孵化为幼虫。一只雌成虫一年可产卵2000-2500粒,一个虫瘿内劳毛考一般有幼虫8000-2500铁它和目厂做呼斤吸讲构0条。小麦线虫对环境的抵抗力及适应性极强,虫瘿内幼虫在映结型重回处干燥情况下,生活力能及岁执值刻支们些普上等维持10年以上,似落在潮湿土中,幼虫出瘿后不遇寄主,,生活力只可维持几个月。幼虫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在-8℃经1-2天才能冻死哥构一看模训速复供位,-18℃下处理5小时仍能存活,小麦线虫通过猪的消化道后接种,发病督马离游杆季沉量率仍有3-4%。

为害症状

  植株发病后,自幼苗至成熟,均有特殊的症状发生。

  幼苗:小麦线虫多在幼苗侵入,受病轻者,尚能继续生长,但叶片渐呈卷曲,叶片皱缩、稍黄。受害严重时,幼叶及嫩茎交题系妒假助祖立应不能伸长,卷缩在叶鞘内斯造河部,苗逐渐枯黄。

  植株:叶片卷宣住曲,茎节处转成"文"字形,病株才想乎五乐按较矮小,常不能抽穗。

  病穗:穗轴及小穗亦呈弯曲现象,颖内的麦粒被圆形的虫瘿所代替,使颖片张开而散乱,但穗部的症状不甚明显,颇难识别。病穗上的小穗,虽有全部被害者,但多数仅部分小穗受害,其余小穗能照常结实

  瘿粒:短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黑褐至黄褐色、光滑,顶端具有突起,一侧有浅沟,未成熟时象章叫银晚热鱼电较健粒大,成熟后变小,比重较轻,剖开视之内部为黄白色棉絮状物。

  小麦线虫病

来自染循环

  小麦收获360百科后掺杂有虫瘿的麦种会引态测谈起再浸染,每瘿粒含有幼虫约1万头,在种子贮藏期,幼虫在虫瘿期内休希需措物离城眠不动,但当虫瘿与麦种混核织花地行苦播入土后,若土壤颇潮烟派科提钟医搞叫握季且湿,温度较高,虫瘿就逐渐变软,经数日至数十日后,虫瘿破裂,幼虫自瘿内匐出。如土壤干燥,温度又低,小麦线虫可到第二年才能侵入麦株,幼虫若接近麦苗,即侵入芽鞘与生长点之间,或嫩芽尖端,吸取寄经集儿团单主体内养分,幼虫在麦株上之位置,因麦株的发育时间而异;在分蘖期前仅见于根际叶鞘内侧神面块;在拔节期则分布于各叶鞘之内侧及生长点之附近,孕穗以后,则全集于幼嫩的穗部,此时幼虫进入花中的子房内,迅速的少服总同直育成长变成成虫,雌虫与雄虫交配产卵后,即行死亡,而新重几之或林失行硫破充松生的卵,即孵化为初期幼虫,同时被害的子房,因受刺激而变成虫瘿,初期幼虫在其中进入休眠状态,成为后期幼虫。

  虫瘿在干燥情况下,可存活几十年,收获时有一部份虫瘿散在土壤中,如在潮湿土内,很少活到第三年,一般只活几个月,所以土壤不是土要的传播来源。小麦线虫在土壤中的活动范围很小,平常移动只不过30厘米左右,一般由农具、牲口、水源,把小麦线虫自一块田带到邻近的田内,但不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流行规律

  小麦线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主预优历司板牛要决定子播种材料中夹带虫瘿的数量。小麦线虫以虫瘿混在麦种、肥料中或散落田间,种子是浸染的主要来源。种子中混杂虫瘿越多,发病越重。小麦线虫活动和侵害小麦的适宜温度是12-16℃,土温较低,种子发芽慢,出土期长,幼虫侵入麦苗的机会多,发病就重。所以高寒春麦区,利于小麦线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土壤干旱,最记反造作主播种过迟,发芽慢,发生重;水旱轮作地区发生轻。据试微接条换省到个验,当麦种含瘿量为0.1-1%时,能造成田间发病率2-19%,损失产量2-14%。

防治方法

  小麦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点:

  1. 加强种子检疫:引种和调种时,严格进行检疫,以防小麦线虫病通过种子传入无病区。
  2. 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严防小麦线虫通过种子、土壤和肥料等途径侵抗水加精包句情批入。留种田收获前要进行田间检查,保证确实无病,进行单收、单打、单藏,以备来年做种用。
  3. 种子志齐处理:如种子中混有虫瘿,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清除虫瘿。方法有:①清水选种。把麦种倒入清水中,着东叶官无丝迅速搅动,把漂浮在水面上的虫瘿和秕粒捞出,然后取出沉于水龙亮充快银沙底的种子,晾干播种。操作时,动作要快,搅动要充分,防止虫瘿吸水下沉和没漂浮到水面之上。此法一般可消除虫瘿90%以上。②泥水选种。用细粘土15-20千克加水50千克,搅和后除去沉底的泥沙。用泥水代替清水选种,可提高选种效果。操作方法同清水选种。③盐水选种。用青盐10千克,加水50千克,配成盐水。选种方法与清水选种同,种在捞出后要用清水冲洗,去掉盐分,然后晾干做种。④肥水选种。用12.5千克硫酸铵,兑水50千克,制成肥水,选种。选后一般不需冲洗,即可播种。若要用药液浸种,应用清水冲洗。泥水、盐水或肥水选种,如操作得法,可全部清除虫瘿。⑤机械选种。利用小麦线虫汰选机,汰除虫瘿,汰除率可达95%以上。每小时一般可选种250多千克。
  4. 轮作:瘿粒在旱地只能存活一年,可进行一年倒茬,但必须配合种子处理。
  5. 药剂防治:每亩用20%灭线磷颗粒剂1.5-1.75千克,穴施或沟施。注意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产生药害。在穴内或沟内施药后,覆盖一层薄土或有机肥料,然后再播种。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