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兖州区,济宁市辖区之一,位于山东省西南,济宁市区东北部。总面积648平方千米。总人口6来自4万人(2011年末)。辖5个街道、7个镇:鼓楼街道、龙桥街道、酒仙桥街道、王因360百科街道、黄屯街道、大安镇、新驿镇、颜店镇、新兖镇、漕河镇、兴隆庄街道、小孟镇。齐而学规基其中,王因街道、黄屯街道由济宁高新区管理;兖州区实际管辖面积535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区政府驻龙桥街道九州中路99号。
地处鲁西南平原。有泗河、府河、白马河、南泉河四大水系。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均温13础样该况判始百普术.8℃,年降水量712.6毫米。地下水、煤炭资源丰富。国家商品粮基地。兖新(乡缩曲句曲还)、兖石(臼坏定容济标云源所)、津浦铁路交会,公路通车里程871游感千米(200践述渐音单妈验7年),其中高速呢创下老编力益公路通车里程19.2千米。主要旅游景点有兴隆塔、金口坝、青莲阁、少陵台、市博物馆。
- 中文名 兖州区
- 面积 535平方公里
- 外文名 Yanzhou District
- 人口 55.4万(2018)
- 别名 嵫阳、滋阳
历史
兖(yǎn)州,古九州之一,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来自以后。春秋战国时期,刘存裂血快胶首执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兖"古作"沇",《史留担调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
沇水原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入海。沇水的河段称谓与流域记载不一,《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伪孔传》载:"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水经注·济水》:"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以上记载,沇水在黄河北岸济水的发源处,《禹贡》载兖州得名于沇水,其州境停制滑它象然出越静轻失在黄河以南济水中、增测督风社朝下游。《汉书·地理志》叙沇水自发源入海,未提发源以后或镇药吗集机坏复开展控下游称济水,则沇实指济水全流。近世黄河北岸的济水有时亦称沇水。总之,从以上的这些360百科记载分析,
沇水活很正主奏续很响根游青和济水实为一条河流,上游称沇水,下游称济水,有时全流亦称沇水或济水,只是由于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同而已。古兖州的地域范围与沇水的流域有关。《尚书·禹贡》载:"济、河惟兖州。"《尔雅·释地》载:"济、河间曰兖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河东曰兖州。"半块这些古书中的济为济水,亦应为沇水。因此,济水与黄河之间应为古兖州的区域范围。
《尔雅·释地》邢昺疏:"李巡去:济、河间无目尼导么浓其气专质,厥性信谦,故曰兖。兖,信也。"《隋书·地理志中》载:"兖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这草记陆哪督期水。"意指济水和黄河之间,所处地理条件甚肥移司呼别好,属孔孟圣地,生活在审又送病怎州载照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受周礼孔孟思想影响,其德行忠厚,信义诚实,性情严谨,因此"封"为兖。
"兖"通"沇"在父定科号困将已破洲分财许多史书上都已得到证实。而"沇"演变成"兖",古人有这样的说话:"沇"字的篆文立水旁写作横水置于"善允"上,后又隶变为"六",改为"兖"字。因此,"沇"的本义为水来养汉属活对交名,今"兖"的意义是后人附加的。封其地为"兖",也应在春秋战国以后。
兖州劳派毛团就叫核背关初春的"州",原指水中可居之地。好京且后来人们在河边的高地上居住,继而形成为居民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以及阶级的对立,逐渐声下皮油写而件怎发展为邑或都城。"套艺卷承定握适绝训群州"便成为一种行政区划的代名词。然而作为古九州的"州"仍指水中可居之地。
兖州最早出现是依地理区划而言的。古书中有黄帝划州分野、建置万国的说话,虽系后人用王朝观念对原始社会疆域的附会依托,不足信以为实,但禹分中国为九州的说法则较为流行。夏禹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式人物,虽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失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尚书·禹贡》记载:禹根据地理概况,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大的区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时并非确指,"九州"的具体称谓也并非大禹时所为)。并分别叙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等级、贡品名目以及水陆经路和少数民族等。
作为地理区划,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类似于区域性的形式。通过考古学诸文化的发现,并通过它们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与共性表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经存在着区域性问题,因此,也可设想为"整体"的划分。至于能否形成人为的区域性划分,却很难证明。
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根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州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
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方与……等)、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35),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区并入冀州,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据《三国疆域志》载,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东鄄城县东)。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兵,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晋惠帝末年(290),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晋明帝太宁年间(323-325)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东北)。康帝建元初(343)寄治金城(今江苏江宁县北)。穆帝永和(345-356)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太元(376-396)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徒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50里)。元嘉二十年(443)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兖州市),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秦始初(465)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北魏孝昌年间(525-527),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又移治谯城(今安徽毫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
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606),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东郡,南兖州改为谯郡。
唐高祖李渊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平徐元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十四年(640)置兖州都督府,辖兖、秦、沂三个州。天宝元年(742)改兖州为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隶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
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秦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到后周时期,因慕容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兖州升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改为袭庆府,治瑕县,隶属山东东路,下辖瑕县(今兖州市)、奉符(今泰安)、泗水、袭县(今宁阳)、邹县(今邹城)、任城(今属济宁市)、仙源(今曲阜)、莱芜、金乡、鱼台十个县。
金改设兖州。初置泰宁军,治嵫阳。大定十九年(1179)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元朝设兖州,治嵫阳,隶属济宁路。宪宗二年(1252)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1268)复属济州,至元十六年(1279)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明初,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
清代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据乾隆三十一年(1766)版(兖州府志)记载,兖州府辖一州十三县。
1913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
1948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市,农村称滋阳县。同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山专署。1962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1984年4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兖州县隶属济宁市,下辖十三区(镇),三十七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四个居民委员会。1990年兖州县辖五个镇八个乡。1992年9月19日,兖州县改称兖州市。1995年兖州市辖九镇四乡。2002年兖州市辖十镇和两个办事处。
兖州撤县设市以来的行政区划变化情况
1992年3月1日,撤销兖州县,设立兖州市(县级),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2年4月25日,撤销兖州县堡子乡,设立兴隆庄镇。
1994年9月7日,撤销兖州市城郊乡,设立新兖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黄屯、谷村乡,设立黄屯镇、谷村镇。
1996年8月12日,撤销泗庄乡,设立泗庄镇,其行政区域不变,人民政府驻地由泗庄迁至薛庙西兖颜公路3.5千米处。
1999年12月6日,撤销漕河乡,设立漕河镇。
2000年,兖州市辖11个镇、2个乡。总人口598387人,各乡镇人口:兖州镇86593人新兖镇77065人谷村镇36163人大安镇47339人新驿镇47920人颜店镇35741人泗庄镇29810人黄屯镇26636人王因镇56818人兴隆庄镇58218人漕河镇30176人前海乡29488人小孟乡36420人。
2000年12月1日,撤销兖州镇,设立鼓楼、永安两个街道办事处。鼓楼街道办事处辖鼓楼、少陵、惠民、韦园、南顺城、奎星楼、苗圃、校场、榕花园、神路、岗子街、东关、查官园、邓家窑、军民、兴隆、文东、大观门、塔前19个居委会,办事处机关驻文化东路4号;永安街道办事处辖息马地、钟楼、民族、莲花、白衣堂、中御桥、南环、新兴、红西、长安、文西11个居委会,办事处机关驻中山西路239号。撤销泗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兖镇;撤销前海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颜店镇(鲁政函民字[2000]66号)。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兖州市撤销小孟乡,设立小孟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兖州市辖2个街道、10个镇。
2005年8月1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兖州市将黄屯镇东稻营、西稻营、杨厂、东张庄、老府庄、金家村等6个村划归新兖镇管辖。
2013年10月18日,撤市设区,兖州市改称兖州区,下辖3个街道、7个镇。
地理
兖州全境皆为泰沂蒙山前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以潮褐土为主,占59.37%,其次为砂姜黑土,占33.01%,潮土占7.62%。全市地势平坦,土壤母质好,土壤耕性、保水保肥性、供肥性能好。据市土肥站监测,2000年全区土壤耕层容重1.3g/cm3,总孔隙度59%,有机质1.4%,全氮0.087%,碱解氮85.5mg/kg,速效磷27.7mg/kg,速效钾112mg/kg,极适于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栽培。
光热资源丰富,全年光照日数2406~2903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平方厘米,4~10月份是玉米等夏秋作物生长旺盛期,此期大于10℃的辐射量为87千卡/平方厘米。兖州属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具有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冷热明显,四季分明等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3.6℃,春季19℃,夏季22℃,秋季20.5℃,冬季-0.3℃。全市以1月份气温为最低,平均-2℃;7月份最高,平均26.4℃,全年≥0℃积温5025℃,≥5℃积温4981℃,≥10℃积温4505℃,≥15℃积温3747℃,≥20℃积温3674℃。全年无霜期210~240天。历年平均降雨量733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季,适于玉米等秋作物生长。
兖州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储量200多亿吨,年开采量2000多万吨,坐落在兖州境内的兴隆庄煤矿是全国第一个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利用的地区。境内有兖矿集团主力煤矿兴隆庄煤矿和杨村、古城、田庄、新驿等大中型煤矿,为全国八大煤炭开采区之一。电力供应充足,南有全国最大热电厂邹县电厂,西有济宁电厂、运河电厂和500千伏汶上变电站作为主要电力来源,同时还有兖州热电公司以及兖州热电厂,企业自备电厂有兴隆煤矿电厂、太阳纸业电厂、雪花淀粉热电厂、银河电厂、古城电厂和青钢兖焦电厂六家企业自备电厂作为备用电源为全区供电做保障,年发电量5.8亿千瓦时,工农业及生产生活用电一年四季充足,国际焦化热电厂正在规划之中。同时,毗邻兖州火车北站,建有一处大型石油库,年运转量10万吨,动力燃料有充分的保障。全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总储蓄量达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富水区地下水唯一尚未大量开采利用的地区。
区划
兖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鼓楼街道、龙桥街道、酒仙桥街道、新兖镇、大安镇、新驿镇、颜店镇、兴隆庄镇、漕河来自镇、小孟镇,总面积535.360百科1平方千米,总人口51.58万人。其中,原辖区的黄屯街道、王因街察英略气讨道由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管辖。

兖州区在济宁市区的位置
经济
工业
2006年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160家发展到184家,新增2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工业增加值73.2亿元,增长22.0%。在规模以上工业总房饭集自海限比诗陈道丰产值中,国有企业9.8亿元县试查略量急,下降1.9%;集体企业1.2亿元,增长9.7%;股份合作企业1.3亿元,增长42.4声迅想延%;股份制企业196.8亿元,增长2措供可歌象频护规根变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6亿元,增长40.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6.5亿元,增长16.2%。轻工业总产值142.7亿元,增长20.4%;重工业总产值108.9亿元,增长25.7%。假传阳句张酸局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56.7 :43.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97.86亿元,同比增长28.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节士肉具化延比重达到38.9%,比上年移举至晚很宣剧切则术提高2.1个百分末终威耐题活考观则银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62亿元,增长27.2%;利税策42.4亿元,增长31.8%;利润31.9亿元,增长29.6%;亏损面13.04%,上完重声厂工字纪动阶限升0.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6937万元,下降23.7%。总资产贡献率23.17%,提高0.6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9.81%,下降3.6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58.61%,下降3.8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03次,减缓0.16次;球浓磁混求全员劳动生产率126445元/人,增长0.77%;产品销售率98.41%,提高1.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宽为239.62%,提素高9.19个百分点。工业住完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切越脚宣知乐被到27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9家,增加1家。
农业
2006年,干国终挥景烧鲜镇全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村皇到权齐松白经济繁荣稳定。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22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7.22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1.51亿元,增长115.7%;牧业产值14.43亿元,增长2.34%;渔业产值0.17亿元,增长1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亿元,增长47.5%。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为56.9:4.4:35.9:0.7,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1%,各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种植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0.7万亩,粮食总产37.34万吨,比上年增长1.7%,单产达到517公斤/亩,创近几年来较好水平。设施农业有较快发展。全区塑料大棚发展到3811个。
林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0.54万亩,年末全区有林地面积达到29.4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9%。畜牧业生产受生猪高热症和"禽流感"的不利影响,主要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肉、蛋产量分别为11.1万吨、4.7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1.6%和14.4%。奶产量为8743吨,增长1.6%。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5580亩,水产品产量1720吨,增长1.2%。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46%;农用拖拉机4362台,下降0.25%;农用汽车749辆,下降7.34%;大型联合收割机2301台,增长2.54%。全年机耕面积达到3.64万公顷,小麦机播面积3.01万公顷,小麦机收面积3.01万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100%。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35631吨,增长3.53%。农村用电量56439万千瓦小时,增长4.64%。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77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5.9%,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49万公顷。机电井累计达到15605眼,其中已配套15605眼,配套率达到100%。
社会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28442人。其中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15352人;初级中学22所,在校学生13070人;职业中学 6 所,在校学生8543人;小学73所,在校学生3034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74%。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教育数据不含王因、黄屯)
科技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兴市成果显著。2006年全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0项,有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济宁市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128件,获授权专利70件。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7.2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1个。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1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15人,注册护士948人。医疗床位2446张。全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人,拥有病床4张。年末共有33.6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为7.97万农民报销医疗费605.95万元。
人口
2006年,全区设新兖、谷村、漕河、小孟、新驿、大安、颜店、黄屯、王因、兴隆庄10镇,鼓楼、永安两个街道办事处,辖492个行政村,3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608522人。其中,男性人口311331人,女性人口297191人。全年出生人口6659人,出生率为10.98‰;死亡人口3292人,死亡率为5.43‰;自然增长率为5.55‰。
交通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2006年全年新建改建公路32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2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839万吨,货物周转量32000万吨公里;客运量360万人,客运周转量1500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06年年末全区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6万门,增长6.6%;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85万门,增长6.8%;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7.5万门,增长9.4%。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458万元,增长12.2%。其中电信业务量15719万元,增长5.1%,邮政业务量3739万元,增长54.3%。全区区内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4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4万户,互联网用户2.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4.4部/百人
旅游
西桑园遗址
位于小孟镇西桑园村西约200米处的一片高台地上,中间有一古沟。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4万平方米。为北辛文化遗址,文化堆积厚约2.5米,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器物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型主要有鼎、钵、小口鼓腹壶、支座等。1992年,西桑园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塔
位于城内东北隅寺庙内。隋仁寿二年建普乐寺,后易普乐寺为兴隆寺,兴隆塔由此得名。据明万历元年(1573年)《兖州府志》记载:"兴隆寺塔在府治东北隅,隋开皇间(公元581-600年)建。
金口坝
位于城东泗、沂、府河交会处。据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滋阳县志》载:"金口坝为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高欢将娄昭攻兖时,堰泗灌瑕丘之迹。"
荣誉
2012年兖州市荣获"全省企业上市工作先进市"称号
2012年兖州市荣获"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先进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2011年兖州市荣获"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国平安农机建设示范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先进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国法制建设先进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荣获"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市"称号
2010年兖州市获得"山东省优秀政府网站"称号
2008年兖州市荣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市、区)"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山东省先进文明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山东省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称号
兖州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2006年列全国百强县第48位
兖州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兖州是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
兖州是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
兖州是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
兖州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
兖州是平原绿化先进市
兖州是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之一
兖州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兖州是全国农机生产基地
兖州是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
兖州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兖州兴隆庄煤矿是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煤矿
兖州是山东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
兖州是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兖州是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市
兖州是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兖州是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
兖州是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兖州是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市
兖州是全省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兖州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兖州连续五届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兖州是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