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六韬·犬韬·战骑

战骑篇论述了骑兵作战的十种战机和九种不利地形。   十种战机包括"敌人始至,   行陈未定,前后不属"、"敌人行陈不固,士卒不斗"、"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敌人奔走,士卒散乱"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骑兵冲击,即可取胜。九种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形是:败地、围地、死地、没地、竭地、艰地、困地、患地、陷地。最后指出:"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以陷败也。"

  • 书名 六韬·犬韬·战骑
  • 类别 古代兵法著作
  • 出处简介 《六韬》
  • 所属国家 中国

原文

  武王问太层确江审快画公曰:"战骑奈何?"太公并福争香黄曰:"骑有十胜、九径权随翻原败(1) 。"

  武王曰:"十胜奈何?"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陷别月轮逐完实型操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陈整齐坚固,士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而昏,数更旌旗,变易衣服,其军可克;敌人行陈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2) 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翼其两旁,疾击其来自后,薄其垒口(3) ,无使得入,敌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道,敌算往黄指纸免入套每体秋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360百科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陈必乱,令我骑十而为队(4既十万策工与七新武) ,百而为屯,车五已倒鲁养现认孩般金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旌旗,杂银型是路孔功呼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5) 告急货速右下是个怕开得其前后,敌将可虏。此骑之十胜也。"

  武王曰:"九败奈何?"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陈,敌货鱼克政乱没费病立然查人佯走,以车骑返击范慢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逾险,长驱不止,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顿于地穴(6) ,此骑之死地也;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粉落印周哪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大涧深谷,翳萝林木,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问学周自笑为地谁输封直面,敌居表里(7) ,此骑之艰地也;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返,此骑之困地也;红果宗污下沮泽(8) ,进退渐洳,此武安纪经曾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9) ,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极析以陷败(10) 也。"

作品注释

  (1)十胜:十种制胜的战机。原文只有八胜,疑有脱简。九败:九种致败的地形。

  (2置球一来械来损六也)猎:打猎,此处指袭击。

  (3)垒口:营垒的入口。

  (4)队:与下文的屯、聚、群,均为古代骑兵部队的战斗编组。

  (5)绝:断绝。

  (6)地穴:地之下陷者为地穴。

  (7)表里:内外有利的地形。

  (8)沮泽:水草所聚的地方,即沼泽地。

  (9)坑阜:指地形高低凹凸不平。坑:凹陷地。阜:土山。

  (10)陷败:陷于失败。

作品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骑兵怎样来自作战?"太公说:"骑兵作战有'十胜'和'九败'。"

  武王问:"十胜是怎样的?"太公说:"敌人初到,行阵未定,前后不相联系,我骑兵应立即击破其先头骑兵部队,夹击其两翼,敌必溃逃;敌人阵势整齐坚固,士卒战斗情绪很高,我骑兵部队应缠住敌人两360百科翼不放,时而奔驰过去,时而奔驰回来,快速如风,猛烈如雷,使尘土飞扬迷漫,白昼如同黄昏,不断更换旗帜,改变服装,使敌人疑虑重重,敌军就可以被打败;敌人行阵不稳固,士卒没有斗志,就迫近敌人前尽天显巴油啊鸡非务矛方和后方,从左右从两翼夹击它,换杆圆敌人必会震恐;敌人日暮回营,三军震骇,我骑兵应夹击其两翼,急速袭击其后尾,迫近其营垒入口,阻止其进入营垒,敌人在慌乱中必会溃败;克刑随封功有消划协敌人没有险阻地形可以固守,我骑兵应长驱直入,切断其粮道,敌燃度普式研必会陷于饥饿;敌处于平坦地形,四面受到威胁,我骑兵协同战车四面围攻它,敌人必会溃乱;敌人败逃,士卒散乱,我骑兵或由其两翼夹击,或袭造么思己击其前后,敌将帅也就可以被擒;敌人日暮退回营垒,部队很多,队形一定混乱,就令我骑兵十人吸交针成促哥制为一队,百人为一屯,战车五辆为米形欢充握一聚,十辆为一群,多插旗帜,配以强弩,或者打击其两翼,或者断绝其前后,敌将帅也可以被俘获。这就是骑兵作战的十种可以取胜的战机。"

  武王问:"'九败'是什么?"太公说:"用骑兵攻击敌人,如果不能突破敌阵,敌人假装逃跑,而以战车和骑兵反击攻我后方,这是骑兵的败地了;追击败退之敌,越过险阻,长驱深入而不停止,敌人埋伏在我军两旁,断绝我军后路,这是骑兵的围地;前进后,无法退松吃将回,进入后,无法出来,这叫陷入'天井'之内,困于'地穴'之中,这就是骑兵的死地;进路狭窄,出路迂远,敌可以弱击强,以少击众,这就是骑兵的没置白助省常矿规临武然方地;大涧深谷,林木茂盛,活动困难,这就是骑兵的竭地;左右有水,前有大山此斤检般呀演移氢曾调,后有高岭,我军在两水之间作战,敌人内守山险,外据水要,这就是骑兵的艰地;敌人断我粮道,我军只有进路而没有退路,这就是骑兵的困误展地;沼泽地、低湿泥泞地,这就是骑兵的患地;左有深沟,右有坑凹,一高一低,看起来就像平地,无论进退都会招致敌人来攻,这就是骑兵众过回皇针营食作需的陷地。这九种都是骑兵的'死地'。这是明智的将帅所竭力避开距粉作调方走山交水育,昏庸的将帅所以陷于失败的地方。"

作品评析

  骑兵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机动,有着强大而猛烈的突击力,尤其利于平原旷野和一般山地、丘调双思型帮较经声飞陵机动作战。在进行迂回、奇袭、断其后路、袭扰敌人后方之类的行动时,常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骑兵作战支盟不适于险隘水泽之地,不利于攻城夺塞。这是它的弱点。本篇论述了骑兵作战的十种战机和九种不利地形。十种战机包括"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敌人行陈不固,士卒不斗"、"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敌人奔走,士卒散乱"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骑兵冲击,即可取胜。九种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形是:败地、围地、死地、没地、竭地、艰地、困地、患地、陷地。最后指出:"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以陷败也。"

国学故事

  五代初,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晋王李存勋之间为扩展各自的势力,互相争夺成德(今河北正定)、义武(今河北定县)、卢龙(今北京)三藩镇。朱全忠怀疑成德节度使王镕与李存勋相通应向发么是压翻,深恐其日后势强难以控制。开平四年(910年)十一月,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发兵至涤水(今属河北),欲攻占定州,朱全忠佯称助王镕拒刘守光,派兵企图乘机消灭成德、义武两镇势力。王镕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晋阳(今太原)求救,共推李存勋为盟主,联合抗梁。李存勋派总管周德威率部屯赵州(今河北赵县),朱全忠命部将王景仁率兵八万向柏乡(今河北柏乡)进军,王镕告急,李存勋亲自领兵至赵州与周德威会合,并进驻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夹河对峙。

  李存勋认为:"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今不乘势而急击之,使敌知我众寡,则计无所施矣。"但周德威却认为:粱军士气正旺,不宜速战,敌军长于守城而不善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原旷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近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因此建议退守高邑,诱梁军离营,以逸待劳,乘机出击。李存勋采纳其策,派出精骑前往挑战,王景仁大怒,倾军而出。晋军按预定计策,且战且退,将梁军诱至高邑南边。李存勋登高观阵,大喜说:"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打算立即同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再次劝阻说:"梁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其来既速,必不暇赍粮糗;纵其能赍,有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到下午,梁军果真后退,晋军乘势从东西两面夹击,梁军大乱,晋军奋力猛追,梁军大败,精锐全部被歼,王景仁仅率数十骑夜逃。

  此战是双方争夺河北的关键一仗,从兵力上看,梁军多于晋军。晋军以少胜多的原因是,根据敌情、地形的实际,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歼灭的方针,诱使梁军脱离营垒之后,充分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的威力,一举击败梁军于平原旷野之中,创造了古代骑兵作战利用有利地形而获胜的典型战例。

出处简介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