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流动的书斋

《流动的书斋》是2013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南宋。

  • 书名 《流动的书斋》
  • 作者 南宋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年6月1日
  • 页数 276 页

基本信息:

  书名:《流动的书斋》

  作者:南宋

  定价:29.8

  书号:9787302319986

  出版日期:2013-6-1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

  南宋,当过记者、编辑、作家。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跟场青重案承出版小说集《雕刻时光》《爱像雪花飞舞》《1992,爱情来了又走了》《有人跟踪我》,随笔集《随遇而安》《鼎沸集》。

内容介来自绍:

  《流动的书斋》本书所谈与书和读书人有关。全书分为主胞齐钟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走读厦门",辑入二十余篇淘书记,故事发生地均为厦门,充分展示书香城市的魅力;第二部分为"正襟危坐",辑入二十余篇书评,均有感而发,称错员酒族板酒这输族言之有物;第三部分为"双城记",360百科辑入两篇读城记,检系水现我白一为大城市深圳,护请杀点相丝一为小县城云霄,各美其美,行路读书两不误。全书文字有一个共同民果他特点,即现场感极强,读书是钻进去,行走是紧贴着大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人、书、景那生猛鲜辣的味道。

目录:

  第一辑 走读厦门

  我的厦大一条街之一

  我的厦大一条街之二

  夜晚的呼吸

  在鹭岛遭遇"春运"

  甘蔗,甘蔗

  乐不可支的两天

  顺其自然

  微笑离开

  随风飘散

 余名养伯并个聚末坚么科 现实一种

  来碗米粉

  看啊,这些在公园下棋的人

  无巧不成书

  人生何合损既代医停差何处不相逢.

  一地鸡毛

  鼓浪屿· 第一次.

  谈杂书.买杂书

  又见卡佛

  一套好书

电官吸活操福  《书简三叠》及其他

  引文:散文里藏着诗

  老导创轴源经乱吧百于强小品

  老强和野人居

  施光南与歌剧《伤逝》

  第二辑 正襟危坐

  周拿抓营果值主德作人编过《明人小品选》吗?

  柿树与虎耳草

  胡风与四树斋

  《校园园艺》:一草一木总关情

  金点子或馊主意

  对于"飞蛾扑火"的两种评价--城损县安同福以鲁迅和辛格的作品为例

  两个佩雷菲特是同一措蛋整轴她春欢力苦个人

  就让我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吧

  海明威:在美好的写弱左究育云作中度过青春

  嗜好的读书如打牌

  通过这本书,苏童初识美国文学

  不过是"老调重弹"

  鸡境旧广低息世界上有了他们,我不曾虚度此生

  《钱钟书评说七十年》点到我的名字

  郑朝宗:但开风气不为师

  苏正隆:我与钱钟书"同甘共苦"

  李锡源:想开"诚品"一样的书店

  念了"往生咒"吃起猪肉来就可心安理得?

  --重评汪曾祺《受戒》

  这棵葱为什么好吃?

  他为什么如此痛恨小偷?--重评余华《黄昏里的男孩》

  第三辑 双城记

  《百年孤独》

  亿万富翁

  凤凰含羞

  漂洋过海

  爱心凯莉

  现场直播

  云霄行:时光倒流十来年

书摘:

  金点子转信探排或馊主意

  2009年10月8日晴

  晓风书屋定安店乐际马二烧布采的地下室打折书店领固额雨值有一个惊人之举,即特设一个"一本一元"的专柜。这一招立即吸引无数为高书价所苦的书虫们,我便是其中的一只,两天来已经购买40来本一元书。这些书大多出版的旧书,但看起来都很新,期间触摸的人极少,因为这些书大抵是压仓书--出版社或书店为减轻库村席致道规考存压力及资金周转,忍痛割爱的。今天看到一个疯狂的顾客,一气买了五六十本,就像北方人抢购大白菜一样快乐。这证明这些一元书是备受读书人欢迎的。我要说的是一件奇事。今天花了一元买到著名学者来新夏写的随笔集《冷眼热心》。这本书1997年1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定价:16元。这是当年颇有名气的《当代中国学者随笔》丛书的一本,这套丛书一共七本,除了这一本外,还包括以下六本:《书情旧梦--邓云乡随笔》、《岁华晴影--周汝昌随笔》、《未免有情--舒芜随笔》、《饮食男女--舒随笔》、《思想的风景--朱正随笔》和《喘息的年轮--王春瑜随笔》。巧的是,前一段时间,我在大同小学对面的晨光旧书店买到后面三本,即《饮食男女--舒随笔》、《思想的风景--朱正随笔》和《喘息的年轮--王春瑜随笔》,价钱为五折左右,一本8元到10元不等。这里的旧书是真正的旧书,是从别人家里辗转流出来的,以其中的《思想的风景--朱正随笔》为例,书里有人用红笔画线、写旁注,从笔迹来看,书的主人是一位学者,而且年过六旬,谈起历史教训,言极沉痛。我还起过把这些旁注整理出来的念头。我推测是老人过世,其子女不是读书人,于是转手把书低价卖给书店。至于书的质量,又以《喘息的年轮--王春瑜随笔》为例,明清史专家王春瑜可是写学术小品的高手,才、学、识兼备。一天夜班,我带上此书,供工作间隙学习,眼光颇高的同事小林见到,翻了几页,爱不释手,说,借我读一天。当时我就想:改天到晨光,一定留意一下,若有《喘息的年轮》,再买一本送给他。后来再去晨光,可惜,仅此一本,倒是意外淘到同一套丛书里的《饮食男女--舒随笔》,估计都是从那位有正义感的老学者家中流出的。

  突然间,我的脑海闪过一个金点子或说馊主意,等我把这些"一元书"读完后,再转卖到晨光旧书店,一定会大赚一笔。晨光收旧书,对于十年内的旧书,多以两三折采购。我手头的这本《冷眼热心--来新夏随笔》,估计在那里最少可卖4元。我如果是一位穷大学生的话,不仅读书不花钱,还能挣钱。其实,这个办法,并非我首创。当年西南联大的一个学生,就是这么做的。汪曾祺在《觅我游踪五十年》(见《世相中人》第92-97页,东方出版中心--同一家出版社,2008年8月版,定价:26元)一文中深情回忆了自己在昆明度过的难忘的七年,其中尤以西南联大的四年最为有味。他写了不少当年苦中作乐的往事,有一段这样写道:"(文明)街右有几家旧书店,收集中外古今旧书。联大学生常来光顾,买书,也卖书。最吃香的是工具书。有一个同学,发现一家旧书店收购《辞源》的收价,比定价要高不少。出街口往西不远,就是商务印书馆。这位老兄于是到商务印书馆以原价买进一套崭新的《辞源》,拿到旧书店卖掉。" 我很想向这位善于捕捉商机的老兄--不对,应该长成老大爷学习,如法炮制,把一元的《冷眼热心》卖到晨光,赚他两三元,再去买一元的书,再来卖……喂,那我不就成为一位书商了吗?我仔细回想了一下:"一元"架上的《冷眼热心》好像只有一本,另外,作为一位书生,我真舍得把如此精彩的随笔集卖出吗?那位老兄卖的是崭新的《辞源》(注:他手中肯定已有一本,而且加了旁注,有了自己的体温,一定不舍得卖),而且货源充足,这些优势,似乎是我所不具备的。写这些文字,仅为道出今昔书业的相似点,唱个诺下场吧。谢谢观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