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是唐代诗背人岑参所写的一首诗。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常有慨叹失志、表现隐居生活的内容,而且以描摹山水风景为主。就像这首诗,细密逼真地刻画了山水风景的美妙动人,当然也流露出诗人不得志而职明怎赶征功向往隐居生活的思想情感。岑参还有一首与王屋山有关的诗《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两首诗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 作品名称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
- 作者 岑参
- 创作年代 唐
-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原文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作者:唐·岑参)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
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作品注释
①岑参"早年究补圆六哪明家王屋"(《南池夜宿来自思王屋青萝旧斋》)本诗或即是时所作。怀:全诗原无此字,据明抄本补。王屋:山360百科名,主峰在今河南济源市西。
②气:全诗原作"色",据《四部丛刊》本改。
③吐寒菜:谓秋菜已出土。
④天坛:即"王屋山绝顶轩比花辕祈天之所",见《大清一统志》卷二0三。天坛峰是当时李隐者居住的地方。飞鸟边:极父儿后如社们跑确言其高。
⑤飞鸟边,形容其山之高,这里不是真写天坛峰之高,而是天坛峰飞到了鸟的身边,这一倒装语生动地描写了天坛峰之高出类拔萃。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慢又系拿又从兄受书,遍读经史来自。二十岁至长安,华朝陈致非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360百科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