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满族清明节

满族清明节亦称"墓祭",是满族传统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五日举行(有的地区则在四月上旬)。流行于东北的满族地区。

  • 中文名 满族清明节
  • 别    名 墓祭
  • 地    位 满族传统祭祀节日
  • 举行时间 每年农历三月五日

简介

  满族清明节亦称“墓祭”,是满族传统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五日举行(有的地区则在四月上旬)。流行于东北的满族地区。

  节日那天,各户人家乘坐大车到墓来自地,由长者在新坟上插“佛陀”,旧坟插柳枝,意为禀告祖宗,本家族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然后将酒捋地,全家人在坟前叩着行拜,以示子孙成快答钟她免径不忘祖宗,祈求祖宗神灵保佑本家族平安须款某案生活左参敌万

节日起源

  满族清明节插佛陀习俗的来源,说法不一。因为佛陀是用一根荆条或柳条插上一个玉米骨子而成,其上披挂数层剪成穗子或钱状的五色彩纸。因此有说它象征佛陀妈游河兴必抗买花妈营救汗王(努尔哈赤),接广环犯非重兴银区被李总兵杀害时披头散发的样子,表示人们祭祖时不忘她舍己救汗王的恩德。玉米骨子上叠落的五色彩纸穗子象征佛陀妈妈的头发。另有一说是,人们为了祈求祖宗神灵保佑发财,岁岁顺利。佛陀上叠落的钱状五色彩纸,意为财源,俗称“摇钱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